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重庆合川:李友——百折不挠 用心酿造甜蜜生活

发布日期:2020-08-14 17:14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梅垭村村支部书记青和宴(左二)与李友(左一)查看蜜蜂长势情况。摄影:赵雪峰

“这是个不错的小伙,虽然他身患残疾,妻子也大病初愈,但他仍自食其力,很少向村里提要求。”8月3日,记者去到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梅垭村采访脱贫户李友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青和宴的一席话,让记者对将要采访的对象,心生几分敬意。

命运多舛 遭遇脱贫再返贫

1985年,出生在燕窝镇梅垭村的李友可谓命运多舛。1997年,年仅12岁的李友突然发现左脚肿大,经过治疗,肿胀并没有消退,肌肉也出现萎缩。父母带着他四处寻医问药,这才知道李友患上的是反应性关节病,前前后后花了8万多元,没有办法父母只好四处借钱。医生告诉李友父母,这种病现在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靠药物维系,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截肢手术。慢慢地,在药物的控制下,李友的病情逐渐稳定,但每月8千多元的药费让家里陷入困难。

村里了解到李友家的情况后,为了帮助李友家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在村里的牵线搭桥下,2004年,李友去到了四川省打工添补家用。2014年,随着合川区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更好地帮助李友家,经过村里的评议审定,将他家定为贫困户。

在异地打工,李友认识了他的妻子吴桂英。“当时我和妻子都在服装厂打工。”李友说,她负责制衣,我负责剪线头,慢慢地我们开始认识并了解对方。2009年,李友与吴桂英走到了一起,靠着打工的收入,他们的小日子开始好起来。随着打工收入的增多,2015年,小两口年收入已达两万多元,实现了脱贫。在李友的申请下,村里决定摘掉他贫困户的帽子。

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灾难又一次落在李友家头上。2017年,李友和妻子相继因病进行了手术,李友左腿做了截肢手术,花去医疗费12万余元。妻子因患血栓等疾病也进行了手术,用去了13万余元,为此,家里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债务。手术后,医生告诫他们不能再从事久坐或重体力活,让李友出去打工还债的希望也变成了泡影,家庭经济再次陷入困难。可要强的李友并没有把事情告诉村里,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债务,再次实现脱贫。

坚定信心 脱贫之路绽放曙光

走进李友家的园子,四周围墙边上整齐的摆放着蜂箱,李友正查看蜜蜂的生长情况。

“真的很感谢村里对我的帮助。”李友说,村里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找上门,2017年,村里再一次把他家评定为贫困户,旨在通过政策上扶持,帮助他家摆脱贫困。

以前李友的父亲也养过蜜蜂,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没有进行大规模养殖。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觉得李友家发展养蜂产业更为适宜,李友本人对此也充满信心。在村里的帮助下,2017年,李友申请了一笔小额贷款,买进40箱蜜蜂开始发展养蜂产业。

扶贫工作队员向李友宣讲相关农业知识(资料图)摄影:赵雪峰

养蜂可是项技术活,原来养少量的蜜蜂,靠父辈传下的技术基本还能凑合,但如今面对如此多蜜蜂,李友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他也遇到过不少难题。

分蜂是养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由于一个蜂箱内的幼蜂越来越多,导致蜂箱不能承受如此多的蜜蜂,经常出现哺育蜂怠工,还会大量消耗蜂王浆。虽然,目前看产量还有增多,但从长远看,并不适宜蜜蜂的生长发育。“分蜂对养殖规模的扩大非常重要。”李友说,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分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分蜂。于是,李友就去到外地学习掌握这门技术,村里也给李友送来不少关于养蜂的书籍,鼓励他加强学习。慢慢地,李友的养蜂技术日趋成熟。2018年7月,李友家的第一批蜂蜜出箱。

蜂蜜有了,该如何卖出去呢?扶贫队员又赶紧帮李友联系线下销售渠道,还教会李友通过手机上网,发布销售信息。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李友家的蜂蜜就一售而空,夫妻二人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希望。2019年,李友家靠发展养蜂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万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如今,走进李友家的园子,墙边整齐地摆放着120多个蜂箱,空气弥漫着香甜的味道。李友拿着手机熟练地发朋友圈,进行短视频直播,在网上推销着他家的蜂蜜。谈起未来,李友满怀憧憬地说,他准备把养蜂规模再扩大一些,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

(作者: 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