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在重庆,各地聚焦特色优势品种育种创新、绿色高效种养等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近日,黔江区试点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并在武陵山区率先进行生产应用。据了解,传统的桑叶养蚕容易受到季节等因素限制,且每天至少要投喂三次,通过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每个龄期仅投喂一次,就能满足家蚕生长所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爱春:“饲料包括桑粉、玉米粉、复合维生素等多种成分,经过反复试验配制而成,它的外形大家看就像饼干一样。”
黔江区蚕业管理总站高级工程师高波:“家蚕在食用人工饲料后,发育比较整齐,几乎不会出现病原菌侵扰和中毒症状,大大简化了养蚕的工序,提高了成功率。”
为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黔江区携手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总站等院校机构,在蚕种选育、饲料配方、智能化饲养设备和技术等方面持续开展攻关。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当地已在8个乡镇试点全龄人工饲料养蚕。
重庆市蚕业总站正高级农艺师胡文龙:“下一步,我们将把家蚕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地区,有效增加春冬养蚕批次和养蚕量,实现全年不间断养蚕联农带农。”
种植业方面,由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晚熟青菜头材料在涪陵试种成功。经专家评估,晚熟青菜头亩产可达4200斤,比早熟青菜头提高2000斤左右。此外,收获后的田地可以“无缝衔接”播种玉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当地已在不同海拔地区开展试种。
种植大户欧启平说:“种了晚榨菜(青菜头)的土地再种玉米的话,土地肥力还会更好一些,我们收益还会更高。”
重庆市种业创新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负责人沈进娟:“我们会尽快把它育成晚熟品种,完成品种培育的流程,力争在两年内成功上市。”
油菜育种也加快推进。在位于垫江县沙坪镇的育种基地,技术人员对全国各地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筛选、择优配组,创建出优异的亲本材料,配置组合,最终形成新品系。
重庆市农科院副研究员朱程:“杂交的后代我们拿来作为新品系,在田里进行试验。其中,含油量、产量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品系,会通过登记,形成正式的品种。”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农科院已经培育出油菜新品系300多个,新品种10个左右,其中庆油系列油菜品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4000万亩。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