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一头连着乡村发展,一头连着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连日来,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力活力。
在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第七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如约而至。乡亲们敲起锣鼓,跳着土家摆手舞,热热闹闹 地迎接分红大会的到来。当天,村民们总共领取了超12万元的分红。
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况太寿:“很高兴,很满意,我们还要支持今年村里的脆桃、黄精面条。”
立足村情,华溪村将中药材黄精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打造,目前有在地黄精450亩,年产值超250万元。为提高效益,当地还推广黄精套种木瓜,并发展黄精自主育苗,一年可培育黄精幼苗200万株,实现销售额100万元。与此同时,黄精深加工也不断延伸链条,黄精面、黄精茶、黄精酒、黄精果脯等产品陆续上市。
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黄精面生产车间负责人陈淑英:“今年3月12日,我们黄精面实现了自营出口,销往新加坡、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销路是越走越广了。”
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黄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产业链。2024年,黄精产业带动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68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316万元。”
在涪陵区龙潭镇,蔬菜产业也不断壮大。今年以来,当地积极拓展市场,成功打通了销往广东的渠道,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500余亩,目前正采取订单式种植,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在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1400多亩高山茶园郁郁葱葱,村民们腰挎竹篓,手指翻飞。采摘下来的鲜茶,则会在第一时间送到村里的现代化茶厂,加工为成品茶进行销售。
重庆淼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兴斌 :“目前,我们每天的鲜叶成交量基本上在2000斤左右,把它制成干茶过后,销往沿海一带和本地市场,平均每天的交易金额在15万元左右。”
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是重要一环。在丰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持续开展,涉及农村电商、乡村新型服务等方向。走进社坛镇五福村,一台玉米精量耕地播种机正高效作业,它能一次性完成翻土、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参训学员李美辉:“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了解了更多的机器,包括耕、种、收各方面的机器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我今后的工作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