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虎耳草科)

发布日期:2020-06-30 16:56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220.虎耳草

【别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耳朵草。

【拉丁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分类地位】虎耳草科,虎耳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4~45cm,全体被毛。匍匐茎细长,赤紫色,蔓延地面,茎端长出幼苗;单叶数个丛生基部,微肉质,被长毛;叶片肾形至广卵形,长3~7.5cm,宽4.5~11cm,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浅裂和不规则的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两面被长伏毛;叶柄长4~18cm,被长柔毛。圆锥花序,花序轴赤红色,分枝及花梗均被腺毛及绒毛;花两侧对称;萼片5片,不等大;花瓣5瓣,白色或粉红色,上面3瓣较小,卵形,有5个黄色斑点,下面2瓣较大,呈披针形,长5~15mm;雄蕊10枚;心皮2个,合生,蒴果卵形,顶端有2喙。花期4~6月,果期6~7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阴湿岩壁上。彭水、万州、梁平、江津、綦江、璧山、合川、巴南、渝北、北碚广泛栽培。东北至华南,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夏季采集。

【药性功能】辛、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主治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郭溃烂,疔疮,疖肿,湿疹。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中耳炎:鲜全草适量,洗净,捣烂绞取汁,滴耳,每天1次。(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治吐血:虎耳草9g,瘦猪肉120g,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虎耳草

221.黄常山

【别名】鸡骨风、白常山、鸡骨常山、常山。

【拉丁学名】Dichroa febrifuga Lour.

【分类地位】虎耳草科,黄常山属。

【形态特征】落叶或常绿半灌木,高1~2m。主根木质化,断面黄色,小枝绿色,常带紫色,有4钝棱,疏生黄色短毛或几无毛。叶对生;柄长1.5~2cm;叶形变化较大,通常椭圆形、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5~14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浅锯齿,两面无毛,背面主脉上具2条纵沟。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序梗与花梗被短柔毛;花同型,蓝色;萼筒5~6齿裂,花瓣5~6瓣,向后反折;雄蕊10枚,花丝扁平;子房下位,花柱棒形,4~6个。浆果蓝色,有宿存花萼与花柱,种子多数。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生境】产于杉木园,青龙寨,海拔800m以下林下。巫山、巫溪、奉节、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万州、云阳、忠县、武隆、南川、江津、綦江、渝北、北碚,海拔200~2000m处有分布。我国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药用。

【采集期】8月挖根,枝叶夏季采。

【药性功能】苦、寒,有小毒。归肝、脾经。截疟,解毒,劫痰。

【主治病症】主治疟疾、胸中痰结。

【用量用法】5~10g,水煎服。

【附方】治疟疾寒热:常山3g,厚朴、青皮、陈皮、炙甘草、槟榔、草果仁各1.5g,上切细,作一服,酒水各半,寒多加酒,热多加水,煎八分,露星月一宿,空心冷服,忌热茶汤一日,至午食温粥。(引自《中药大辞典》)

【附注】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黄常山

222.矩圆叶鼠刺

【别名】银牙莲、华鼠刺、鸡骨柴、牛皮桐。

【拉丁学名】Itea chinensis Hook et Am. var. oblonga Hand-Mazz. Wu

【分类地位】虎耳草科,鼠刺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6m。小枝常曲折上长,髓部呈薄片状,无毛,或被有微柔毛。单叶互生,薄革质;叶柄长1~2cm;叶片矩圆形至长矩圆形,长7~19cm,宽3.5~8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1/4以上具密生小锯齿,两面无毛,侧脉通常6~8对。总状花序腋生,长7~12cm,花序轴及花梗通常无毛,花两性,白色;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mm;花瓣5瓣,长约2.5mm,开放后直立;雄蕊5枚,稍长于花瓣,子房上位。2室,心皮合生。蒴果狭披针形,顶端有喙,2瓣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线形,两端尖。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海拔750~900m的常绿林中。奉节、忠县、丰都、南川、永川、江北、北碚有分布。浙江、福建、江西、四川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花及根药用。

【采集期】9~10月采根,夏季采花。

【药性功能】苦、温。祛风除湿,滋补强壮,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病症】主治身体虚弱,劳伤乏力,产后关节痛,腰痛,白带,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根:30~60g,水煎服,治咳嗽,咽喉肿痛。花:18~21g,水煎,冲黄酒、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附方】治身体虚弱、劳伤乏力:矩圆叶鼠刺根60~90g,加六月雪同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出自《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矩圆叶鼠刺

223.冠盖藤

【别名】青棉花藤、青棉花。

【拉丁学名】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

【分类地位】虎耳草科,冠盖藤属。

【形态特征】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15m,全体光滑无毛;老枝灰色,小枝灰褐色,具小气生根。叶对生,薄革质;叶柄长1~2.5cm。叶片椭圆状矩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长11~22cm,宽4~7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全缘或上部边缘略有浅波状疏齿。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长7~12cm,包片钻形,长2~5mm,花两性,白色,聚生;花萼裂片4~5片,覆瓦状排列;花瓣上部连合成一冠盖状花冠,早落;雄蕊8~10枚,长4~5mm,花药近球形;子房下位,蒴果陀螺状,顶部平截,具纵棱。花期7~8月,果期8~11月。

【分布生境】产于泡沫沟、板子沟水沟边岩石上。城口、南川、北碚,海拔600~1000m处有分布。浙江、江西、福建、贵州、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藤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药性功能】辛、微苦、温。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接骨。

【主治病症】主治腰腿酸痛,风湿麻木。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根、茎藤或叶捣烂敷患处。

【附方】治多年烂疮:鲜叶洗净,加白糖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一次。(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冠盖藤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