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蔷薇科 2)

发布日期:2020-07-02 17:53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237.樱桃

【别名】莺桃、荆桃、楔桃、英桃、牛桃、中国樱桃、含桃。

【拉丁学名】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 Don

【分类地位】蔷薇科,樱桃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2~8m,树皮灰褐色,环状裂;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嫩时被稀疏柔毛;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12cm,宽5~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或脉间有稀疏短柔毛;叶柄长8~15mm,被稀疏柔毛,顶端与叶片基部处有2腺体;托叶常3~4裂,裂片线形,边缘具小腺齿。花3~6朵组成伞形花序或伞房花序;总苞倒卵状椭圆形,褐色,长约5mm,宽约3mm,边缘有腺齿;花梗长1~1.5cm,被疏柔毛;萼筒钟状,长3~5mm,外面被疏柔毛,萼片近三角形,边缘全缘,比萼筒稍短,花后反折;花瓣卵圆形,白色,先端微凹;雄蕊30~35枚,栽培品种雄蕊可达50枚;花柱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1~1.3cm,两端微凹,红色,味甜;果梗长2~3cm。花期3~4月,果期5~6月。

【分布生境】各地普遍栽培。

【药用部分】果、叶及核入药。

【采集期】夏季采叶、果及核。

【药性功能】果实:甘、酸、温;补脾益肾。核:辛、平;清热透疹。叶:甘、平;透疹,解毒。

【主治病症】果: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腰腿酸痛,四肢麻木,瘫痪。叶、核:主治麻疹不透。

【用量用法】果:30~90g,水煎服,或泡酒服。叶:15~30g,核:5~15g,水煎服。

【附方】①治慢性支气管炎:鲜樱桃叶18~30g,加糖适量水煎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防治喉症:樱桃500g,熬水或泡酒服。(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

樱桃

238.金樱子

【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刺梨子、山石榴。

【拉丁学名】Rosa laevigata Michx.

【分类地位】蔷薇科,蔷薇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3~5m,具攀缘性;枝条粗壮,散生钩状皮刺,幼嫩时具腺毛,以后逐渐脱落,无毛。小叶通常3枚,稀5枚,连叶柄长5~10cm;小叶片革质,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cm,宽1.2~3.5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脉有腺毛,以后脱落,老时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小皮刺和腺毛;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或叶腋,直径5~8cm;花梗和萼筒外面均被腺毛和刺毛;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果梨形、倒卵形或近球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低山各地。重庆各区县广泛分布。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果入药。

【采集期】果霜降后采,根秋季挖采,叶全年可采,鲜用。

【药性功能】果:甘、酸、平;补肾固精。叶:平、苦;解毒消肿。根:甘、淡、平;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收敛,杀虫。

【主治病症】果:主治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久咳,自汗,盗汗,脾虚泄泻,慢性肾炎,遗精,遗尿,白带,崩漏。叶:外用治疮疖,烧烫伤,外伤出血。根:主治肠炎,痢疾,肾盂肾炎,乳糜尿,象皮肿,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垂,脱肛;外用治烧烫伤。

【用量用法】果3~15g,水煎服。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外敷。根15~30g,水煎服。

...

金樱子

239.小果蔷薇

【别名】山木香、小金樱、七姐妹。

【拉丁学名】Rosa cymosa Tratt.

【分类地位】蔷薇科,蔷薇属。

【形态特征】藤状攀缘灌木,高2~4m。小枝较细,茎、枝具钩状硬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片,稀7片,连叶柄长5~10cm;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1~2.5cm,两面无毛,边缘有内弯的锐锯齿,小叶柄和叶轴有稀疏皮刺和腺毛,托叶膜质,与叶柄离生,线形,早落;花两性,常十多朵组成复伞房花序;花梗长1cm,被柔毛;萼片5枚,卵形,先端渐尖,常有羽状裂片;花瓣5瓣,白色,倒卵形;雄蕊多数,外长内短;心皮多数,花柱离生,密被白色绒毛;果实近球形,直径4~7mm,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各地林边及荒地。城口、奉节、南川、石柱、梁平、垫江、江北、江津、北碚,海拔200~1300m处有分布。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果、根、叶、花入药。

【采集期】根、叶全年可采,花5~6月采,果10~11月采。

【药性功能】果:甘、涩、平;化痰,止咳,固肾涩精。根:苦、涩、平;祛风除湿,收敛固脱。叶:苦、平;解毒消肿。花:甘、平、酸;健脾,解暑。

【主治病症】果:主治风痰咳嗽,眼目昏糊,遗精,遗尿,小儿疳积,白带。根: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腹泻,脱肛,子宫脱垂。叶:外用治痈疖疮疡,烧烫伤。花:主治食欲不振,暑热口渴。

【用量用法】果:30~60g,煎汤服。根:15~30g,煎汤服。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花3~6g,煎汤服。

...

小果蔷薇

240.野蔷薇

【别名】七星梅、多花蔷薇、棘子花。

【拉丁学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分类地位】蔷薇科,蔷薇属。

【形态特征】披散状攀缘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具短、粗稍弯曲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连叶柄长5~10cm,叶柄与叶轴均被腺毛,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中部以下与叶柄贴生,边缘有篦齿状深裂;小叶倒卵状椭圆形或矩圆形,长1.5~5cm,宽0.8~2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尖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花两性,多朵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花梗长1.5~2.5cm,无毛或有腺毛;花直径1.5~2.5cm;萼片5片,披针形,外面无毛,内面有柔毛;花瓣5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无毛,比雄蕊稍长。果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有光泽,萼片脱落。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山坡各地灌丛中。城口、巫山、石柱、奉节、万州、云阳、北碚等区县有分布。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区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叶、花、果、根入药。

【采集期】秋季挖根摘果,夏季采收花、叶。

【药性功能】根:平、苦、涩。祛风活血,调经。叶:苦、寒。清热解毒。花:苦、涩、寒。清暑解渴,止血。果:酸、温。祛风湿,利关节。

【主治病症】根: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遗尿;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叶:外用治痈疖疮疡。花: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吐血。果:主治风湿关节痛,肾炎水肿。

【用量用法】根15~30g;花、果3~9g,水煎服。根皮、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粉敷患处。

...

野蔷薇

241.寒莓

【别名】地莓、寒刺泡、肺形草、咯咯红、水漂沙、蛇葡萄。

【拉丁学名】Rubus buergeri Miq.

【分类地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茎直立或匍匐成蔓生状。匍匐茎长达2m,直立茎常高0.5m;茎与花枝均密被绒毛状长柔毛,具小皮刺或无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近圆形,直径5~11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常具5浅裂,裂片圆钝,有整齐锐锯齿,基部具5出掌状脉;叶柄长4~9cm,密被绒毛状柔毛;托叶离生,掌状或羽状分裂,早落。花序为短总状,顶生、腋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绒毛状长柔毛,无刺或疏生针状刺;花梗长0.5~0.9cm;花直径0.6~1cm;花萼外被长柔毛和绒毛,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外萼片顶端常具浅裂,内萼片全缘;花瓣倒卵形,白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花丝线形,无毛;雌蕊无毛,花柱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6~10mm,紫黑色,无毛;核具粗皱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广泛分布于缙云山海拔600m以上地带,多生于林下及林缘,毛竹林下常见。奉节、开州、云阳、南川、万盛、江津、綦江、北碚,海拔1000m以下有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入药。

【采集期】根全年可采,叶秋季采。

【药性功能】甘、酸、凉。清热解毒,活血清血。

【主治病症】根:主治黄疸型肝炎,胃痛,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热,痔疮。叶: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

【用量用法】根、叶内服,15~30g,煎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粉撒患处。

...

寒莓

242.川莓

【别名】糖泡刺、黄水泡、大乌泡、乌泡。

【拉丁学名】Rubus setchuensis Bureau et Franch.

【分类地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3m,小枝无刺,圆柱形,嫩枝密被灰黄色绒毛状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直径7~15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心形,上面粗糙,无毛或叶脉有疏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绒毛,网脉明显,边缘具5~7浅裂及不整齐浅钝锯齿,叶脉掌状5出脉;叶柄长5~7cm,具灰黄色绒毛状柔毛,无刺;托叶离生,早落;花成狭圆锥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少数簇生于叶腋,总花梗和花梗被灰黄色毛;花梗长约1cm;花直径1~1.5cm;花萼外面密被绒毛状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外萼片顶端浅条裂;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紫红色,基部具爪,短于萼片;雄蕊和雌蕊均无毛;聚合果近球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于杉木园附近一带及荒地向阳处。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秀山、黔江、万州、酉阳、南川、江津、万盛、北碚,海拔500~1200m处有分布。我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9~12月挖根,洗净晒干。

【药性功能】酸、咸、平。祛风除湿,止呕,活血。

【主治病症】主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瘰疬,跌打损伤,骨折,口有腥气,狂犬咬伤。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或泡酒服。

...

川莓

243.山莓

【别名】三月泡、大麦泡。

【拉丁学名】Rubus corchorifolius L. f.

【分类地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落叶小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具稀疏钩状皮刺,小枝幼嫩时绿色,被柔毛,以后逐渐脱落,老枝浅褐色至深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整齐的锐锯齿或重锯齿,有时基部叶片具三裂,上面叶脉有细柔毛,下面嫩时密被细柔毛,后脱落,近无毛,沿中脉疏生小皮刺;叶柄长1~2cm,疏生小皮刺;托叶线形,具柔毛;花单生或数朵生于短枝上;花梗长1~2cm,具细毛;花直径1.5~2cm,萼筒环状,萼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具尖头;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白色,顶端圆钝,比萼片长;雄蕊多数,花丝宽扁;雌蕊多数,比雄蕊短,子房具短柔毛。聚合果红色,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1~1.2cm,密被短柔毛;核有皱纹。花期1~3月,果期4~6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各处道旁、林缘、荒坡及灌丛中。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黔江、石柱、涪陵、武隆、南川、万盛、綦江、江津、北碚、南岸、沙坪坝,海拔200~18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果、根、叶药用。

【采集期】根夏、秋挖,叶秋季采,果4~6月采。

【药性功能】果:微甘、平、酸;醒酒止渴,化痰解毒,收涩。根、叶:涩、温;消食积,止泻痢,解毒,活血,调经,止血。

【主治病症】果:主治醉酒,痛风,丹毒,烫火伤,遗精,遗尿。根、叶:主治食积饱胀,肚痛腹泻,红、白痢疾,红崩带下,跌打损伤,黄水疮。

【用量用法】果:6~9g,煎汤服或生食;外用捣汁涂。根、叶: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山莓

244.乌泡子

【别名】小乌泡、乌藨子、狗屎泡。

【拉丁学名】Rubus parkeri Hance

【分类地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落叶攀缘灌木,枝条密被灰色柔毛和紫红色腺毛,散生弯曲皮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形或卵状长圆形,长7~16cm,宽3.5~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被灰色绒毛,侧脉5~6对,下面突起,沿叶脉疏生小皮刺,边缘具细锯齿和浅裂。叶柄长0.5~2cm,密被柔毛并疏生腺毛和小皮刺。圆锥花序顶生,稀腋生,密被长柔毛和腺毛,疏生小皮刺;萼片5片,带紫红色,卵状披针形,长5~10mm;花瓣5瓣,白色,或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线形;雌蕊少数,无毛。果实球形,直径4~6mm,熟时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产于接官亭附近林边。巫山、巫溪、奉节、涪陵、武隆、南川、江津、北碚,海拔400~1000m处有分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9~10采挖。

【药性功能】咸、凉。活血、调经。

【主治病症】主治月经不调,闭经,血崩,便血,衄血。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

...

乌泡子

245.宜昌悬钩子

【别名】黄泡子、牛尾泡、小米泡、山泡刺藤。

【拉丁学名】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O. Kuntze

【分类地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攀缘灌木,高达3m。小枝圆柱形,浅绿或绿褐色,幼时被腺毛,后逐渐脱落,有稀疏钩状小皮刺;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浅波状,具稀疏锯齿,齿尖有短尖头,两面均无毛,下面沿中脉疏生小毛刺;叶柄长2~3cm,具腺毛和稀疏小皮刺。花序顶生或腋生,狭圆锥状或密总状,一般长10~15cm;花梗、总花梗和花萼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有时具小皮刺;花梗长3~6mm;花直径6~8mm;萼片5枚,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内外两面有柔毛,果时反折。花瓣5瓣,白色,椭圆形;雄蕊多数,花丝稍宽扁;雌蕊12~30枚,与雄蕊近等长,无毛;果实近球形,红色,直径6~8mm;核有细皱纹。花期7~8月,果期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一带林边及路边。奉节、南川、北碚,海拔300~1800m处有分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安徽等省区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叶、根药用。

【采集期】叶夏秋季采,根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酸、涩、平。收敛,止血,解毒,通经散瘀。

【主治病症】根:治吐血,衄血,尿血,血崩,痛经。叶:黄水疮、湿热、疮毒。

【用量用法】根9~15g,水煎服。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研粉调敷。

...

宜昌悬钩子

246.红腺悬钩子

【别名】马泡、红刺苔、牛奶莓。

【拉丁学名】Rubus sumatranus Miq.

【分类地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缘灌木,高1~2m;小枝、叶轴、叶柄、花梗和花序均被紫红色腺毛、柔毛和皮刺;腺毛长1~5mm,长短不等。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5~7片,枝顶有时为3小叶或单叶,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生小叶片长5~10cm,宽2.5~3cm,侧生小叶片较小,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疏生柔毛,沿叶脉毛较密,下面中脉有小皮刺,边缘具不整齐尖锐锯齿;叶柄长3~5cm;花2~4朵成伞形花序或单生;花梗长1~3cm;花直径1~2cm;萼片5片,披针形,长0.7~1cm,被腺毛和柔毛,果期反折;花瓣5瓣,白色,长倒卵形或匙形,基部具爪;雄蕊多数,花丝线形;心皮多数,多可达400枚,花柱和子房均无毛;果实长圆形,长1.2~1.8cm,熟时橘红色,中空。花期4~6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狮子峰一带林边。南川、江津、北碚等区县有分布。我国四川、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病症】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

【用量用法】鲜根120~150g,切碎炒燥,加祁艾叶4~5片,水煎,冲红糖、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

...

红腺悬钩子

(作者: 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