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设施种植辣椒病虫害防治图鉴》 | 3 灰霉病

发布日期:2020-07-06 18:1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病原及症状识别

辣椒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灰霉病寄主范围很广,可为害瓜类、茄果类等多种蔬菜,是温室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

辣椒幼苗期发病,病症一般从较衰弱的子叶及真叶边缘或叶尖开始出现,病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至褐色,病部多为半圆形,往往具轮纹,受害叶片变软下垂。条件适宜时,病部沿叶柄扩展到茎部,初为水浸状斑,后茎腐烂、变细,上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后期植株折倒,严重时引起成片的幼苗腐烂。

辣椒成株期发病,病症可出现在地上部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害时,病症多从叶尖及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后颜色变淡,呈淡褐色,病斑扩展不受叶脉的限制,后期病部开裂,潮湿时病斑上生有淡灰色稀疏霉层。成株期病斑会向茎、蔓上扩展,先形成小点再向四周扩展,使其凹陷腐烂。植株分杈处易发生,往往造成茎秆局部枯死。灰霉病还可以由整枝打杈造成的伤口、折断的茎及叶柄处侵入,致病部折断或以上部分枯死。

花器被害时,从初花期即有发生,一般从残花侵入,花瓣及萼片处变软、萎缩腐烂,表面生霉,严重时整个花器死亡,并向其他的花上蔓延,使花朵死亡。败落的残花落到果实、叶、茎、大杈、叶柄也常引起这些部位发病。

果实灰霉病主要通过败落的花瓣或柱头侵入。花瓣染病,与萼片连接处的花瓣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整个花瓣呈褐色腐烂,后期花瓣上生浓密的灰色霉状物;柱头染病,初期柱头呈褐色,后期柱头上有灰色霉状物。然后从柱头或花瓣向幼果和果梗发展,果梗变黄,花和幼果脱落,也可引起果面局部腐烂,上生浓密的灰色霉层。有时灰霉菌也可直接由果面侵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水流、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田间农事操作是传病途径之一。病果、病叶、残花不带出棚外或随意丢弃,最易使孢子飞散传播。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时发病重。15℃以下低温持续的时间长时发病重。花期是病原菌侵染的高峰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据调查,植株开败的花和授粉后的柱头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部位,灰霉病87%是从开败的花和授粉后的柱头侵入,最终造成果实腐烂。掉落的残花落在叶片和茎秆,引起其他部位发病。一般12月至翌年3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灰霉病属低温高湿病害,一般采用“上午控温,下午控湿”的方法,在晴天上午使棚温迅速升高至30℃时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控制棚温在23℃~25℃,降低湿度。当棚温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夜温保持在12℃~15℃。阴天也须通风换气。浇水必须在晴天早晨进行,浇完闭棚升温,棚温35℃左右时再放风排湿,因为31℃以上高温可以减缓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

2.清洁棚室,及时摘除残花和病残体。及时摘除病果、病叶、病花,带出棚室外深埋,严禁随意丢弃,造成人为传播。甜椒坐果后要及时摘除残留的花瓣,阻断灰霉病菌的初侵染点,一般在坐果后10天花瓣将要萎蔫时摘除最好。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控制棚室内湿度,浇水前一天喷药预防。

4.药剂防治:

(1)喷雾法。在发病初期可选择喷施50%多·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50%啶菌·乙霉威水剂1500倍液、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5%啶菌恶唑乳油15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62%嘧菌环胺·咯菌腈水分散粒剂1500~3000倍液,花前期重点喷施底部叶片及地面,花期重点喷施花和幼果,每隔7天交替使用1次,连续2~3次。茎秆发病时,可将药剂稀释后用胶泥调成糊状,涂抹在茎秆病斑上,能有效治疗茎秆发病。

(2)烟雾法或粉尘法。可选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亩在傍晚闭棚后熏施,也可在阴天时熏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0%氟吗啉粉尘剂、6.5%万霉灵粉尘剂1000克/亩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傍晚密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

(3)在发病前用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可选用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0.5%小檗碱水剂300~400倍液、5%香芹酚水剂600~800倍液、3亿个/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1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1次,连续2~3次。

作者:吕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