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三)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芸香科)

发布日期:2020-07-10 15:0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323.裸芸香

【别名】山麻黄、虱子草、蛇咬花、臭虫草。

【拉丁学名】Psilopeganum sinense Hemel.

【分类地位】芸香科,裸芸香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80cm,基部木质,自基部多分枝,枝中空,全体各部均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三出复叶,小叶片薄纸质或膜质,卵形、长椭圆至倒卵状披针形,长7~25m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至狭楔形,光滑,边缘略反卷,有细小腺点;总叶柄长达2cm,小叶柄极短。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淡黄色;花梗纤细;花萼长约1mm,4~5深裂,宿存;花瓣4或5,薄膜质,卵状矩圆形,长4~6mm;雄蕊8~10枚,较花瓣短,花盘细小;雌蕊由2心皮合成,顶端浅裂,子房无柄。蒴果2室,顶端2裂,每室有种子5~6粒;种子肾形。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石砾处草丛中。巫山、巫溪、万州、云阳、武隆、南川、江津、重庆主城区各区县,海拔250~1000m处有分布。湖北、贵州、四川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及根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微辛、温。解表,止呕定喘。

【主治病症】感冒、咳喘、水积病及蛇咬伤;根:治腰痛。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

...

裸芸香

324.芸香

【别名】臭草、臭艾、小香草。

【拉丁学名】Ruta gravealens L.

【分类地位】芸香科,芸香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木质草本,高可达1m,全体各部均无毛,但多腺点,能释放出强烈刺激气味。叶互生,2~3回羽状深裂至全裂,呈复叶状,长6~12cm;裂片倒卵状矩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花金黄色,直径约2cm;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撕裂状;雄蕊8~10;心皮4~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种子有棱,种皮有瘤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缙云寺栽培。原产地中海沿岸地带,重庆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辛、微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风活血。

【主治病症】感冒发热,小儿惊风,湿疹,月经不调,热毒疮疡,跌打损伤,牙痛,蛇虫咬伤。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注】孕妇忌服。

...

芸香

325.日本常山

【别名】臭常山、臭山羊、胡椒树。

【拉丁学名】Orixa japonica Thunb.

【分类地位】芸香科,臭常山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3m;枝平滑,暗褐色,嫩枝绿色,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8mm,有疏毛;叶片菱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17cm,宽2~9cm,先端渐尖或具钝尖头,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具细钝锯齿,嫩叶被毛,薄纸质或膜质,具黄色半透明腺点,有恶臭,两面沿叶脉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雄花序总状,腋生,长2~4cm,花柄基部有1宽卵形的苞片,花4数,花瓣有透明腺点,花盘四角形;雌花单生,具4枚退化雄蕊,心皮4,离生,球形。蓇葖果二瓣裂开;种子黑色,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复兴寺竹林中,巫山、石柱、武隆、南川、北碚等区县,海拔400~1100m的山坡灌丛及疏林中有分布。江苏、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茎、叶药用。

【采集期】根、茎全年可采,叶夏秋采。

【药性功能】苦、平、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截疟,止痛,安神。

【主治病症】风热感冒,风湿关节肿痛,胃痛,疟疾,跌打损伤,神经衰弱。外用治痈肿疮毒。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外用适量,调酒捣烂敷患处。

...

日本常山

326.枳

【别名】臭桔、唐桔、枸棘子、枸桔。

【拉丁学名】Poncirus trifoliata(L.)Raf(Citrus trifoliate L.)

【分类地位】芸香科,枳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7m,树皮黑褐色,多分枝。小枝有棱,扁平,多枝刺。三小叶复叶互生,叶柄有翅,顶生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或全缘,上面沿脉有短毛,下面光滑无毛。花单生或成对腋生,先叶开放,直径3.5~5cm,白色,有香气;萼片5,离生;花瓣5,长1.8~3cm;雄蕊8~20,长短不等,子房多毛,6~8室。柑果球形,直径3~5cm,熟时橙黄色,具茸毛,有香气。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各地栽培,作菜园果园绿篱。重庆各区县都有栽培,作篱笆用。

【药用部分】果及叶药用。

【采集期】7~9月采未成熟果实,叶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辛、苦、温。果:健胃消食,理气止痛。叶:行气消食,止呕。

【主治病症】果:胃痛,消化不良,胸腹胀痛,便秘,子宫脱垂,脱肛,睾丸肿痛,疝痛。叶:反胃,呕吐。

【用量用法】果9~15g,水煎服。叶6~15g,水煎服。

...

327.柚

【别名】气柑、朱栾、文旦、柚子。

【拉丁学名】Citrus maxima(Burm)Merr.[C. grandis(L.)Osb.]

【分类地位】芸香科,柑橘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5~10m。树皮淡黄灰色,小枝有棱,有刺,扁平。叶互生,叶柄两侧各有6~12mm宽的翅;叶片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20cm,宽3.5~8.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与叶柄相连处有关节,边缘略有波状。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长18~25cm;花萼长约1cm,绿色;花瓣白色,有香气,花盛后反卷;雄蕊20~25枚,花药黄色;子房圆球形被柔毛,果实大,球形、扁球形或梨形,直径10~25cm,果皮光滑,黄绿色,布满油点。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分布生境】各地栽培。原产东南亚。

【药用部分】果实、叶、果皮、花、核、根入药。

【采集期】叶根全年可采,果9~11月采。

【药性功能】①果实:甘、酸、寒。消食,化痰醒酒。②柚叶:辛、苦、温。行气止痛,解毒消肿。③柚皮:甘、辛、苦、温。归脾、肺、肾经。宽中理气,化痰止咳,消食,平喘。④柚花:味苦。行气,化痰,止痛。⑤柚核:味苦。理气。⑥柚根:辛、苦、温。理气止痛,散风寒。

【主治病症】①果实: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醉酒。②柚叶:治头风痛,寒湿痹痛,食滞腹痛,乳痈,扁桃体炎,中耳炎。③柚皮:主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④柚花:治胃脘胸膈胀痛。⑤柚核:治小肠疝气。⑥柚根:主治胃脘胀痛,疝气疼痛,风寒咳嗽。

【用量用法】①果实:适量生食。②柚叶:9~18g,煎水服;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③柚皮:3~6g,水煎服。④柚花:1.5~4.5g水煎服。⑤柚核:3~9g水煎服。外用,煎水洗。⑥柚根:9~15g煎水服。

...

328.柠檬

【别名】洋柠檬。

【拉丁学名】Citrus limon(L.)Burm. f.

【分类地位】芸香科,柑橘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小枝叶腋有硬刺。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至椭圆卵形,长6~10cm,先端短,锐尖或钝,边缘有钝锯齿;叶柄短,有狭翅,顶端与叶片接连处有关节。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绿色;花瓣5,条状长圆形,外面淡紫色,内面白色;雄蕊10枚以上;子房向上渐狭窄,8~10室;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长7.5~12.5cm,果皮淡黄色,粗糙,瓤囊8~10瓣,味酸。花期5月,果熟期11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白纸厂等地栽培,重庆各地栽培。原产印度。

【药用部分】果、根药用。

【采集期】秋、冬采果,根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果:酸、甘、平;入胃,肺经;化痰止咳,生津健胃,安胎。根:辛、苦、温,行气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果:支气管炎,百日咳,食欲不振,维生素C缺乏症,中暑烦渴。根:胃痛,疝气痛,睾丸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

【用量用法】果15~30g,生食或水煎服。根,30~60g,水煎服。

...

柠檬

329.橘柑

【别名】橘,红橘,黄橘,橘子。

【拉丁学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分类地位】芸香科,柑橘属。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树姿较直立,树冠较紧凑,枝条细弱,通常有刺。叶互生,叶柄细长,翅不明显;叶片革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5~8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稍凸起。花黄白色,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花瓣5瓣;雄蕊18~24枚,花丝常3~5条合生;子房9~15室,果扁球形,直径2.5~7.5cm,果皮易剥离,橙黄色或淡红黄色,瓤囊易分开,花期5月,果期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各地栽培。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广泛栽培。

【药用部分】果皮、核、络、叶药用。

【采集期】10~11月采果,取果皮、核和络。叶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①果皮(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胃,燥湿化痰。②核(种子):平、苦。理气止痛。③橘络(果皮内的筋络):苦、平。通络,化痰。④橘叶:苦、平。行气,解郁,散结。

【主治病症】①果皮(陈皮):胃腹胀满,呕吐呃逆,咳嗽痰多。②核(种子):乳腺炎,疝痛,睾丸肿痛。③橘络:咳嗽痰多,胸胁作痛。④橘叶:乳腺炎,胁痛。

【用量用法】①果皮5~15g,水煎服。②核:5~15g,核捣碎水煎服。③橘络:5~15g,水煎服。④橘叶5~15g,水煎服。

【附方】①治急性乳腺炎:陈皮30g,连翘、柴胡各9g,金银花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2剂。

②治睾丸肿痛:橘核、海藻、川楝各9g,桃仁、木通各6g,木香12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橘柑

330.酸橙

【别名】钩头橙、皮头橙。

【拉丁学名】Citrus aurantium L.

【分类地位】芸香科,柑橘属。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6~9m,枝三棱形,有长刺。叶互生;叶柄有狭长或倒心形的翅;叶片革质,卵状矩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全缘或具微波状齿,两面均无毛,具半透明的腺点。花1至数朵簇生于当年生枝顶端或叶腋;花萼盘状5裂,绿色;花瓣,长圆形,白色,有芳香,雄蕊约25,花药黄色,花丝基部部分连合;子房上位,花柱粗壮,柱头头状。柑果近球形,直径7~8cm,果皮黄色,厚而粗糙,味极酸。花期5月,果熟期11月。

【分布生境】石华寺有栽培。酉阳、秀山、江津、重庆主城区有栽培。江苏、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也有栽培。

【药用部分】未熟幼果晒干或炕干药用。

【采集期】5~6月采幼果。

【药性功能】苦、酸、微寒。破气,行痰,散积,消痞。

【主治病症】食积痰滞,胸腹胀满,腹胀腹痛,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量用法】5~15g,水煎服。

...

酸橙

331.刺壳花椒

【别名】刺壳椒、三百棒。

【拉丁学名】Zanthoxylum echinocarpum Hemsl.

【分类地位】芸香科,花椒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攀缘藤本,高1.5~3m,小枝褐色,具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5~11片,小叶边缘有锯齿,具油点,革质长椭圆形,长7~12cm,宽2.5~4.5cm,顶端骤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柄长2~5cm,无翅。圆锥花序腋生,长达20cm,花小,单性异株或杂性,花被片5~8片,雄花雄蕊5~8枚,内有退化雌蕊;雌花由2~5个心皮组成,雄蕊退化。蒴果球形,外被披针形硬刺;种子黑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后山和朝阳峰林中,城口、巫山、巫溪、奉节、垫江、酉阳、秀山、黔江、彭水、涪陵、南川、綦江、江津、渝北、北碚海拔305~12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辛、苦、温。祛风除湿,行气活血。

【主治病症】治风湿疼痛,胃腹冷痛。

【用量用法】15~20g,水煎服。

...

刺壳花椒

332.竹叶花椒

【别名】野花椒、竹叶椒。

【拉丁学名】Zanthoxylum armatum DC.(Z.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

【分类地位】芸香科,花椒属。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4m。根粗壮,木质,外皮粗糙,内面黄色。枝平展,具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嫩枝有时有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7片,小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9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钝锯齿,无柄,叶轴和中脉有皮刺,无毛。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6cm;花黄绿色,单性,花被片6~8片;雄花雄蕊6~8枚;雌花心皮2~4个,花柱略侧生,发育心皮1~2个。蒴果红色,表面有粗大突起的油腺点。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5~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附近和灯草坪林缘。城口、巫溪、巫山、奉节、忠县、南川、巴南、北碚等区县海拔300~2000m处有分布。我国东南至西南、北至秦岭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果、叶入药。

【采集期】根全年可采,秋季采果,夏季采叶。

【药性功能】辛、微苦、温。有小毒。温中理气,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驱虫止痒。

【主治病症】根、果: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龋齿牙痛。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皮肤瘙痒。

【用量用法】果5~15g,根25~50g,水煎服。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洗患处。

【附方】①治皮肤瘙痒:竹叶花椒叶,大桉叶各适量,煎水洗。

②治胃寒痛:竹叶花椒果6g,生姜9g,水煎服。

③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竹叶花椒根30g,水煎调酒服。

(①~③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注】孕妇忌服。

...

竹叶花椒

333.秃叶黄柏

【别名】黄皮树、峨眉黄柏。

【拉丁学名】Phellodendrom chinensis var. glabriusculum Schenid.(P. chinense Schneid var. omeiense Huang)

【分类地位】芸香科,黄柏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0~15m。树皮内层黄色,叶极苦。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9~15片;小叶片卵状椭圆形,长7~9cm,宽3~4.5cm,先端尾状渐尖,主脉两侧不对称。边缘具钝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总叶柄长约9cm。聚伞或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花序分枝与花梗均被短柔毛;花黄绿色,单性异株,直径约5mm;雄花的雄蕊5枚,花丝长,伸出花瓣外,退化雌蕊卵形,小,花柱5个,被长白毛;雌花5~6个心皮合生,退化雄蕊短小。浆果状核果,直径约1cm,较密集,熟时黑色,有核5~6粒。花期5月,果熟期9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火烧房子有栽培,海拔750m。彭水、南川、武隆海拔700~1600m处有分布,北碚有栽培。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有分布。

【药用部分】树皮药用。

【采集期】5月初~6月初采树皮。

【药性功能】苦、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主治病症】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用量用法】3~9g,煎水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附注】降实火,宜生用;清虚热,宜盐水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

秃叶黄柏

334.臭辣茱萸

【别名】臭辣树、野米辣、臭桐子树。

【拉丁学名】Evodia fargesii Dode

【分类地位】芸香科,吴茱萸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皮平滑。枝暗紫褐色,幼时有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片,小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1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全缘或有不明显的圆钝锯齿,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灰白色,沿中脉疏生柔毛,无腺点。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绿色,单性异株;萼片5片,花瓣5瓣,雄花雄蕊5枚,着生于花盘基部,花丝下部被柔毛;雌花子房深5裂,花柱合生呈柱状,柱头头状。蒴果分裂成4~5果瓣,熟时紫红色或淡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旁破空塔前山沟处,海拔720m。城口、巫溪、奉节、万盛、北碚等区县海拔600~1500m地带有生长。长江流域各省有分布。

【药用部分】果入药。

【采集期】秋季采,阴干。

【药性功能】辛、苦、温。止咳。

【主治病症】麻疹后咳嗽。

【用量用法】鲜果15~18g,水煎服。

...

臭辣茱萸

335.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拉丁学名】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分类地位】芸香科,吴茱萸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暗红色或青灰褐色,有光泽;小枝紫褐色,具白色椭圆形皮孔,幼枝、叶轴及花序轴均被锈色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片,除顶生小叶外,其余对生,小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6~15cm,宽3~7cm,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下面密被长柔毛,有粗大腺点,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轴粗壮,花密集,5数;花瓣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枚雄蕊,生于极小的花盘上,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花瓣较雄花略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长圆形,心皮5,花柱粗短,柱头4~5浅裂。果实扁球形,紫红色,熟时裂成5瓣,每瓣有种子1个。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水马门有栽培,海拔600m左右。城口、巫溪、巫山、奉节、南川等重庆大多数区县有栽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多为栽培。

【药用部分】果、根、叶药用。

【采集期】7~8月采果,7~10采叶,7~11月采根。

【药性功能】①果:辛、苦、热。有小毒。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②叶:辛、苦、热。散寒、止痛、敛疮。③根:辛、苦、热。无毒。温中、行气、杀虫。

【主治病症】①果:治胃腹冷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腹泻,蛲虫病。②叶:治霍乱转筋,心腹冷痛,头痛,疮疡肿毒。③根:治脘腹冷痛,泄泻,痢疾,风寒头痛,经闭腹痛,寒湿腰痛,疝气,蛲虫病。

【用量用法】①果:1.5~5g,煎汤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②叶:外用适量,捣烂加热敷或煎水洗。③根:9~15g,煎水服,或浸酒服。

...

吴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