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漆树科)

发布日期:2020-07-12 18:03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344.盐肤木

【别名】五倍子树、盐酸木、老公担盐、盐霜桕。

【拉丁学名】Rhus chinensis Mill.

【分类地位】漆树科,盐肤木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m。树皮灰褐色,有赤褐色斑点。小枝黄褐色,被锈色柔毛,密生褐色圆形小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膨大,叶柄和叶轴常具狭翅;小叶7~13片,无柄,小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卵形,长4~13cm,宽3~8.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锯齿,背面有灰褐色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杂性,同株;花小,花白色;雄花较两性花小,萼片5~6;花瓣5~6;雄蕊5枚;两性花子房卵形,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扁圆形,直径约5mm,红色,有灰白色短柔毛。花期8~9月,果期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海拔280~700m的林缘、山坡及宅旁。重庆各区县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药用。

【采集期】根全年可采,叶夏秋采。

【药性功能】酸、咸、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病症】①根: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咳嗽咯血,肠炎,痢疾,痔疮出血。②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漆疮。

【用量用法】①根:25~100g,水煎服。②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盐肤木

345.南酸枣

【别名】五眼果、四眼果、货郎果、山枣树、鼻涕果。

【拉丁学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

【分类地位】漆树科,南酸枣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8~22m。树干直立,树皮灰褐或灰黑色,纵裂,片状剥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片,对生;小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偏斜,全缘,侧脉8~10对;幼叶淡紫色。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紫红色,排列成伞状圆锥花序,长4~12cm;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5室,花柱5,分离。核果椭圆形,长2~3cm,宽1.4~2.5cm,成熟时黄色,味酸,有黏液;核坚硬,近顶端有4~5个孔。花期4月,果期8~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有引种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分布。

【药用部分】树皮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涩、酸、凉。解毒,收敛,止痛,止血,燥湿,杀虫。

【主治病症】白带,胃下垂,痢疾,阴囊湿疹。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疥癣。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附注】北温泉内,岩壁上有毛脉南酸枣[(C. axillaris(Roxb.)Brutt et. Hill var. pubinervis(Rehd. et Wils.)Burtt et Hill)],可代南酸枣用。

南酸枣

346.木蜡树

【别名】野毛漆、野漆树。

【拉丁学名】Toxicodendron sylvestre(Sieb. et Zucc.)O. Kuntze.

【分类地位】漆树科,漆树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褐色,皮孔不明显;嫩枝及冬芽被黄棕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小叶7~13片;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于无柄;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9.5cm,宽2~3.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的宽楔形,边全缘,上面有短柔毛或近于无毛。下面密生黄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8~15cm,密被棕黄色柔毛;花小,黄绿色,杂性;萼片5,边缘具睫片毛;花瓣5;雄蕊5,花药卵形;子房1室,花柱3。核果扁圆形,偏斜,淡黄色,宽约8mm,光滑无毛。花果期4~9月。

【分布生境】产于乌龙沟、北温泉等地阔叶林中。奉节、石柱、黔江、北碚,海拔500~1000m地带有分布。长江以南地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药用。

【采集期】6~8月采叶,9~10采根。

【药性功能】①根:辛,无毒。活血止痛,祛瘀消肿。②叶:辛、温,有小毒。祛瘀消肿,杀虫,解毒。

【主治病症】①根:治风湿腰痛,痢疾,跌打损伤,蛇咬伤,瘘管。②叶: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钩虫病,疥癣,疮毒,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①根: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浸酒涂擦。②叶:9~15g,水煎服。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注】本品有小毒,孕妇及阴虚燥热者禁服。

木蜡树

347.野漆树

【别名】洋漆树。

【拉丁学名】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L.)O. kuntze

【分类地位】漆树科,漆树属。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小枝粗壮,无毛;顶芽大,紫褐色,有疏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多聚生小枝顶端,长15~25cm;小叶7~15片,对生,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6~14cm,宽3~5.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偏斜,边缘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5~11cm,花序梗光滑无毛;花小,杂性,黄绿色,萼片、花瓣、雄蕊、均为5数,子房1室,柱头3裂。核果扁平,斜菱状圆形,淡黄色,直径6~8mm,干后有皱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林中,奉节、秀山、彭水,万州、武隆、南川、永川、璧山、北碚,海拔500~1000m林中有分布。华北至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树皮及果药用。

【采集期】根、树皮全年可采,叶夏季采,果秋冬采。

【药性功能】苦、平、涩。有小毒。平喘,解毒,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病症】哮喘,急慢性肝炎,胃痛,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创伤出血。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治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野漆树)鲜叶6~9g,水煎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附注】对漆树过敏者慎用。

野漆树

348.黄连木

【别名】黄连树、黄楝树、凉茶树、楷木。

【拉丁学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分类地位】漆树科,黄连木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5m;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鳞片状剥落;冬芽及初生嫩叶呈鲜红色,有特殊气味;小枝有柔毛及细小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0~12片,具短柄,小叶片长5~8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斜楔形,幼时有毛,后变光滑,仅叶脉上有微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排列成总状花序,长5~8cm;雌花排列成疏松的圆锥状花序,长18~22cm;花小,无花瓣,开放时呈绿白色。核果倒卵圆形,直径约6mm,顶端具小尖头,初为黄白色,成熟后变红色至紫蓝色。花期3~4月,果期5~9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朱家垭附近,海拔250~500m的向阳坡,马尾松林中,重庆市各区县海拔200~2500m地带有分布。华北、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树皮、叶药用。

【采集期】树皮全年可采,叶夏秋采。

【药性功能】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湿,生津。

【主治病症】痢疾,淋病,咽喉肿痛,皮肤瘙痒,湿疹,无名肿毒,暑热口渴。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调敷患处。

【附方】①治淋病:黄连木叶,研末,用淘米水兑白糖冲服。(出自《湖南药物志》)

②治痢疾腹泻:黄连木叶15g,水煎服。

③治支气管炎:黄连木叶24g,地龙9g,共研细末,分3次冲服,每服9g。(②③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黄连木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