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设施种植辣椒病虫害防治图鉴》 | 13 细菌性疮痂病

发布日期:2020-07-15 17:5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

...

...

...

...

...

病原及症状识别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病原为野油菜黄单孢杆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属细菌。辣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发生在叶片、叶柄、茎、果实和果柄等部位,尤其在叶片上发生普遍。幼苗发病,子叶上产生银白色水浸状小斑点,后发展成暗色凹陷病斑。成株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黄绿色小斑,扩大后边缘深褐色至灰色,中间灰白色,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中央稍凹陷。病斑常常容易穿孔而破裂。严重的病叶,叶缘、叶尖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长条斑,然后干枯、破裂,最后脱落。果梗、茎秆及叶柄上的病斑初为水浸状不规则条斑,以后边缘暗褐色,中间灰白色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上的病斑为暗褐色隆起的小点,后期木栓化,或呈泡疹状,逐渐扩大为黑色疮痂,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辣椒疮痂病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潜育期3~5天。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的灰白色菌脓借雨水飞溅及昆虫近距离传播。发病适温27℃~30℃,高温高湿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高湿持续时间长,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连作重茬、高温高湿、排水不良、长势衰弱或徒长,都会加重疮痂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该病的抵抗力有很大差异,一般辣椒较甜椒抗病,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进行选择。

(2)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

(3)育苗棚室遇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保持植株叶片不结露。

(4)合理密植,适当控水控量,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均衡施肥,合理整枝打杈、疏花疏果,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通风透光,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加强通风,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间维持在13℃~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抑制病害的侵染和发展。

2.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时,滤干后放入55℃温水中处理10分钟,再用冷水冷却。

(2)药剂浸种。种子洗净后,稍晾干,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取出后用水洗净再催芽播种。

3.药剂防治。该病施药预防效果不佳,应注意田间发病情况,加强监测,及时正确识别病害。发病初期,特别是遇持续阴天后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500~750倍液、20%喹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多黏类芽孢杆菌微粒剂750~1500倍液、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铜制剂施用次数不能超过3次,以免引起药害。视病情5~15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收获前4天停止用药。

(作者: 吕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