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伞形科)

发布日期:2020-07-23 14:2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436.红马蹄草

【别名】马蹄筋草、接骨草、止血草、八角金钱。

【拉丁学名】Hydrocotyle nepalensis Hook.

【分类地位】伞形科,天胡荽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25cm,茎细弱,匍匐地上,有斜生分枝,节上生须状根。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有鞘,被短硬毛;叶片圆肾形,长1.5~5cm,宽2.5~8cm,掌状5~9浅裂,裂三角形,基部心形,两面均有硬毛,上面绿色,下面带紫红色。伞形花序数个簇生于茎端叶腋,花序梗长0.5~2.5cm,有柔毛,每个伞形花序有花20~60朵,常密集成球形的头状花序;花梗极短;花萼无齿;花瓣白色,有时有紫红色斑点,卵形。双悬果近圆形,长约1mm,宽1~2mm,常有紫色斑点,花柱宿存。花果期6~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灯草坪等地,生于山坡、林缘或林下阴湿处或溪边草丛中。万州、秀山、南川、万盛、江津、北碚等区县,海拔350~208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辛、微苦、凉。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清肺止咳,活血止血,化瘀解毒。

【主治病症】感冒咳嗽,小便不利,痰血,吐血,痢疾,泄泻,痛经,月经不调,湿疹,跌打损伤,痔疮,骨髓炎。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治骨髓炎:用鲜草适量,加烧酒少许捣烂敷患处。(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附注】孕妇慎服。

...

红马蹄草

437.天胡荽

【别名】金钱草、满天星、破铜钱、鸡肠草、铺地锦、肺风草、遍地金。

【拉丁学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分类地位】伞形科,天胡荽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匍匐地上,节上生须状根,有特异芳香气味;叶互生,叶柄长1~8cm,有膜质小托叶;叶片圆形或圆肾形,直径5~25cm,不分裂或5~7浅裂,基部心形,边缘有钝齿,上面无毛,背面有柔毛。单伞形花序腋生,有花10~15朵,总花梗长0.5~3cm,总苞片4~10片,倒披针形,长约2mm,花梗短或无梗;无萼齿;花瓣卵形,绿白色,有腺点,长不超过1mm;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长不超过花瓣;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个。双悬果近圆形,长1~1.5cm,侧面扁平,光滑或略有斑点,背棱和中棱显著。花果期4~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广布,生于湿润草地、沟边、路旁及林下,万州及重庆主城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微辛、淡、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解毒止血,消肿。

【主治病症】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目翳,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痢疾,中耳炎,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

【用量用法】15~25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胆石症:天胡荽、连钱草、海金沙、车前草(均用鲜品)各50g,每天1剂,分2次服。

②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天胡荽50g,水煎服。每日1剂。

③治尿路结石:天胡荽、石苇、半边莲、海金沙各50g,水煎服。

④治目翳:天胡荽50g,青壳蛋2只,不用油同炒服,连服数日。

⑤治带状疱疹:鲜天胡荽捣烂,用乙醇浸5~6小时,药汁涂患处。破皮者忌用。

⑥治衄血:鲜天胡荽捣烂,塞鼻。

(①~⑥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天胡荽

438.积雪草

【别名】马蹄草、崩大碗、落得打、蚶壳草、铜钱草。

【拉丁学名】Cemtella asiatica(L.)Urban

【分类地位】伞形科,积雪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纤细,匍匐伏地生长,节上生须状根,单叶互生,叶柄长5~15cm,基部鞘状;叶片缺口碗形,直径1.5~4cm,基部深心形,边缘有宽齿,无毛或疏生柔毛,叶脉掌状;无托叶。伞形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叶腋,每个花序有花3~6朵;总花梗长约1cm,花梗短,中间的花无梗;花瓣卵形,紫红色;雄蕊5,短小,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小,扁圆形,长约2mm,幼时有柔毛,成熟时无毛,主棱间有网状纹相连。花果期4~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分布广泛,生于阴湿草地、水沟边或路旁。秀山、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綦江、北碚等区县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辛、苦、微寒。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活血,利尿,止血,消肿。

【主治病症】感冒,中暑,扁桃体炎,咽喉炎,胸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断肠草、砒霜、蕈中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肿毒,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绞汁涂。

【附注】虚寒者慎服。

...

积雪草

439.天蓝变豆菜

【别名】心肺草、肺经草、乌豆草、大肺经草。

【拉丁学名】Sanicula coerulescens Franch.

【分类地位】伞形科,变豆菜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掌状三裂或3片小叶,中间裂片倒卵形或卵形,上部边缘2浅裂,侧裂片斜卵形,外侧边缘常有1浅裂,边缘有带小刺毛的锯齿。花序为假总状花序,侧生的伞形花序,无柄,花近簇生,每簇伞辐2~7枝,顶端伞辐4~12枝;总苞片卵状披针形;小苞片线形;小伞形花序有雄花4~6朵,有梗;两性花1朵,无梗,花瓣淡蓝色。果实圆筒状卵形,或球形,表面有皮刺。花果期3~6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杨家店、缙云寺等地,生于溪边、林下、路旁较阴湿的环境,南川、綦江、万盛、江津、北碚有分布,海拔250~1550m。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7~10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辛、微温。祛风化痰,活血调经,温化寒痰。

【主治病症】风寒感冒,扁桃体炎,咳嗽,哮喘,月经不调,百日咳,乳痈,膀胱结石,经闭,尿闭。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感冒咳嗽:乌豆草30g,水煎服。(出自《贵州草药》)

②治刀伤出血、跌打肿痛:大肺经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出自《广西民族药简编》)

...

天蓝变豆菜

440.窃衣

【别名】水防风、粘粘草。

【拉丁学名】Torilis scabra(Thunb.)DC.

【分类地位】伞形科,窃衣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75cm,全体有贴生短硬毛。茎细硬直立,基部单生,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叶片卵形,二回羽状分裂,小叶狭披针形至卵形,长2~10mm,宽2~5mm,顶端渐尖,边缘有整齐缺刻或分裂;叶柄长3~4cm。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梗长2~8cm;无总苞片或有1~2片,条形,长3~5mm;伞辐2~4,长1~5cm,粗壮,近等长;小总苞片5~8个,钻形,长2~3mm;小伞形花序有花4~12朵;萼齿细小;花瓣白色,倒圆卵形;花柱向外反曲,双悬果长圆形,长5~7mm,有3~6个具钩的皮刺。花果期4~5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各处山坡、路旁、荒地。城口、巫溪、巫山、奉节、石柱、万州、长寿、江津及主城区有分布,海拔250~2400m。

【药用部分】果实及全草入药。

【采集期】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药性功能】辛、苦、微温。有小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杀虫止痒,收敛止泻。

【主治病症】皮肤瘙痒,蛔虫病,慢性腹泻,风湿,湿疹,阴痒,带下。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外用,果实适量煎水洗。

【附注】同属小窃衣破子草(T.japonica(Houtl.)DC.),与本种有相同的功能和药效。共同入药。

...

窃衣

441.野胡萝卜

【别名】南鹤虱、窃衣子、鹤虱。

【拉丁学名】Daucus carota L.

【分类地位】伞形科,胡萝卜属。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株被白色粗硬毛。根圆锥形,肉质黄白色。基生叶膜质,矩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先端尖,有小尖头;叶柄长3~12cm;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分裂,裂片条形,反折;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果实卵圆形,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分布较广,生于荒坡草丛、田边、路旁等处。重庆各区县广泛分布。

【药用部分】果实入药。

【采集期】7~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药性功能】辛、苦、平。有小毒。消炎,杀虫,止痒,消积。

【主治病症】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虫积腹痛。

【用量用法】5~15g,水煎服。

【附方】①治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鹤虱6g,研末水调服。

②治阴痒:鹤虱6g,煎水熏洗阴部。(①②方出自《湖北中草药志》)

...

野胡萝卜

442.胡萝卜

【别名】黄萝卜、胡芦菔、红萝卜、金笋。

【拉丁学名】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Hoffm.

【分类地位】伞形科,胡萝卜属。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体有粗硬毛。根圆锥形,肉质,黄色或橙红色。基生叶矩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先端尖,有小凸头,叶柄长3~12cm,基部有鞘;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60cm,有粗硬毛,总苞片多数,呈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伞辐多数,结果期外缘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片,花白色。果实卵圆形。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各地农家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10~12月采挖。

【药性功能】甘、平。清热解毒,下气止咳,补脾消食,补肝明目,利肠道。

【主治病症】小儿百日咳,麻疹,夜盲,咽喉肿痛,痔疮,脱肛,体虚乏力,视力减退。

【用量用法】50~100g,水煎服。外用,煮熟捣烂敷或切片烧热敷患处。

【附方】①治小儿发热:红萝卜60g,水煎,连服数次。(出自《岭南采药录》)

②治痢疾:胡萝卜30~60g,冬瓜糖15g,水煎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③治夜盲症:羊肝500g,切片,入沸水煮2~3分钟,捞出;胡萝卜1~2个,捣汁拌肝片,加调味品,随意食用。(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

胡萝卜

443.芫荽

【别名】香菜、胡荽、莞荽、延荽。

【拉丁学名】Coriandrum sativum L.

【分类地位】伞形科,芫荽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强烈香气,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宽卵形或楔形,长1~2cm,边缘深裂或具缺刻;叶柄长3~15cm;茎生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狭条形,长2~15mm,宽0.5~1.5mm,全缘。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2~8cm;总苞少数,条形;伞辐2~8枝;花梗4~10;花小,白色或淡紫色。果实近球形,光滑。花果期4~10月。

【分布生境】各地农家有栽培。

【药用部分】全草及成熟果实药用。

【采集期】5~6月采全草。果实10月采。

【药性功能】辛、温。归肺、脾、肝经。发表透疹,健脾开胃,解毒止痛。

【主治病症】①全草:麻疹不透,感冒无汗,食积,胸膈满闷,胃口不开,产后少乳,脱肛,丹毒。②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用量用法】全草、果均为5~15g,水煎服。外用全草适量煎水洗。

【附方】①治麻疹不透:鲜芫荽(全草)9~15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浮肿:胡荽适量,放鲫鱼腹中,用香油煎食。(出自《吉林中草药》)

...

芫荽

444.异叶茴芹

【别名】鹅脚板、苦爹菜、白花雷公根。

【拉丁学名】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分类地位】伞形科,茴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130cm。主根圆锥状,多须状根,有臭气。茎直立,被柔毛或绒毛,有纵沟槽,中上部有分枝;叶异形,互生,基生叶和茎下部叶为单叶或三出复叶;基生叶叶柄长8~10cm,茎生叶叶柄向上渐短;单叶叶片卵状心形,长2.5~6cm,宽2.5~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三出叶中央小叶叶片宽卵形,或近菱形,两侧小叶叶片偏斜,叶缘均有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2~4,线形;伞辐6~12,长短不等;小总苞片3~8,条形;每小伞形花序有花10~15朵;花白色,双悬果心状卵形,长1~2mm,宽1mm,幼时有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果期5~10月。

【分布生境】产于何绍良弯等地,海拔500~700m的山坡草丛中、沟边及疏林下。城口、巫山、巫溪、奉节、万州、秀山、彭水、武隆、南川、北碚等区县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秋季挖全草。

【药性功能】辛、微苦、微温。祛风活血,消毒,消肿,散寒,止痛,通经,除湿。

【主治病症】感冒,咽喉肿痛,中暑,痢疾,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百日咳,牙痛,胃气痛,痛经,乳腺炎,皮肤瘙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毒蛇咬伤:鲜草30g,水煎服。另取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②治急性胆囊炎:鲜全草60g,鸡矢藤30g,龙胆草9g,水煎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

异叶茴芹

445.茴香

【别名】小茴香、香丝菜。

【拉丁学名】Foeniculum vulgare Mill.

【分类地位】伞形科,茴香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5~2m,全株无毛,体表有粉霜,具强烈香气。茎直立,灰绿色,有细纵沟纹,上部有分枝;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丝状,长4~40mm。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直径达15cm;总花梗长7~25cm;无总苞和小总苞;伞辐8~30,长2~8cm,不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梗细,不等长;花两性,萼齿缺,花瓣5,黄色,上部向内卷曲,微凹;雄蕊5;子房下位,2室。双悬果卵状长圆形,长3.5~5mm,宽1.5~2mm,果棱尖锐。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各地农家有栽培。

【药用部分】果实、根、叶及全草药用。

【采集期】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果及全草。

【药性功能】辛、温。行气止痛,健胃散寒,温肾养肝。

【主治病症】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经,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肾虚腰痛,血吸虫病。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

【附方】①治疝痛:小茴香、巴戟天各9g,橘核6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睾丸鞘膜积液:小茴香15g,食盐4.5g,同炒焦研粉,用蛋两只,合煎成饼,临睡前,温酒送服,连服4天为1疗程。(出自《中药大辞典》)

...

茴香

446.芹菜

【别名】旱芹、药芹、香芹、云芎、南芹菜、蒲芹。

【拉丁学名】Apiumgraveolens L.

【分类地位】伞形科,芹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50~150cm,有强烈香气,全体无毛。主根圆锥形,有多数侧根;茎直立,具纵棱槽,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26cm,基部有叶鞘,叶片矩圆至倒卵形,长7~18cm,宽3~8cm,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卵形、近圆形或近菱形,长2~4.5cm,裂片常3浅裂或全裂,小裂片近菱形,边缘有锯齿;茎生叶具短柄,常为楔形,3全裂。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花梗无或甚短;无总苞和小总苞;伞幅7~16;小伞形花序有花1~29朵;花小,绿白色。双悬果近圆形至椭圆形,果棱尖锐。花果期4~7月。

【分布生境】各地均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和全草入药。

【采集期】4~7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微辛、微苦、凉。降压,利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平肝,祛风。

【主治病症】高血压病,头昏,小便不利,小便出血,咳喘,反胃呕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鲜品适量煮食。

【附方】①治高血压病:芹菜适量洗净,捣烂绞汁,每次服50~100mL,每日服1~2次,或者鲜芹根5棵,红枣10枚,水煎,加白糖调服,可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肺热咳嗽、多痰:芹菜根30g,冰糖适量,水煎服。(出自《西宁中草药》)

...

芹菜

447.水芹

【别名】水芹菜、楚葵(《尔雅》)。

【拉丁学名】Oenanthe javanica(Bl.)DC.

【分类地位】伞形科,水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80cm,全株光滑无毛。茎圆柱形,中空,有纵棱,基部匍匐,节上生须状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基部叶叶柄较长,长可达15cm,向上叶柄渐短,茎上部叶几无柄;叶片轮廓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2cm。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齿或圆齿。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2~16cm;无总苞;伞辐6~20;小总苞片2~8,条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25朵;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或近圆锥形,长2.5~3mm,宽2mm,果棱显著隆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低海拔处,生于田边、水沟边及湿处。巫溪、南川、江津、北碚等区县有分布,全国除青海、新疆外广布。

【药用部分】根及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采集。

【药性功能】甘、辛、苦、凉。清热利温,止血,降血压,解毒。

【主治病症】感冒发热,呕吐腹泻,尿路感染,崩漏,白带,高血压,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尿血,便血,衄血,目赤,痔疮,麻疹不透,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鲜品30~60g)

【附注】同属短辐水芹(少花水芹)[O.benghalensis(Roxb.)Kuzz],与水芹的区别在于,短辐水芹植株较小(高20~40cm);小伞形花序,有花4~10朵,其药性功能与水芹相同。在缙云山的分布与水芹也相同,也供药用。

...

水芹

448.鸭儿芹

【别名】土当归、山鸭脚板、三叶芹、牙痛草。

【拉丁学名】Cryptoaenia japonica Hassk.

【分类地位】伞形科,鸭儿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体无毛,有香气,主根不发达,侧根多数;茎直立,圆柱形,有细纵棱,呈叉状分枝。叶互生,三出复叶;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长5~19cm,基部成鞘状,抱茎,鞘缘膜质透明;中部小叶片菱状卵形,长3~10cm,宽2.5~7cm,侧生小叶歪卵形,边缘都有不规则尖锐重锯齿或有时2~3浅裂,茎上部叶的小叶披针形,无叶柄。复伞形花序圆锥状,花序梗不等长,总苞片1片,线形,伞辐2~3枝,不等长,小总苞1~3片;小伞形花序有花2~4朵;花白色,两性;萼齿5;花瓣5;雄蕊5,花药纵裂;雌蕊1,子房下位,2室,每室1胚珠。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圆而不扁,有5棱。花果期4~12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缙云寺等地,常生在林下、林缘边、荒地、路旁阴湿处。城口、巫溪、巫山、黔江、酉阳、万州、云阳、忠县、南川、万盛、江津、北碚海拔200~24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季采收。

【药性功能】辛、苦、温。祛风,活血,散瘀,止痒,止痛,止咳,利湿。

【主治病症】感冒咳嗽,跌打损伤;外用治皮肤瘙痒。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

鸭儿芹

449.川芎

【别名】小叶川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

【拉丁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分类地位】伞形科,藁本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具香气。根状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团块,黄褐色,下端有多数须根。茎直立,上部多分枝,下部的节膨大呈盘状。叶具柄,基部扩大成鞘,叶片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状复叶,羽片4~5对;茎上部叶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线形,3~6枚;伞辐7~20枝,不等长;小苞片3~6枚,线形;萼齿不发育;花白色。双悬果卵形,分果有纵棱5条。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学堂堡有栽培,南川、北碚有栽培,产四川、黄河流域各地栽培。

【药用部分】根茎药用。

【采集期】栽后第二年5~6月采挖。

【药性功能】辛、温。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祛瘀,开郁。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瘀滞腹痛,胸胁胀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感冒风寒,头晕,头痛。

【用量用法】5~15g,水煎服。

【附方】①治月经不调:川芎6g,当归、白芍各9g,熟地黄、香附、丹参各12g,水煎服。

②治血虚头痛:川芎、当归各9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川芎

450.当归

【别名】干归、秦归、云归、马尾当归。

【拉丁学名】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分类地位】伞形科,当归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有特殊香气。主根上端粗短,肥壮肉质,下面多分支根,黄棕色,香气浓郁。茎直立,带紫红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长8~18cm,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cm,宽0.5~1.5cm,3浅裂,有尖齿,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长3~11cm,基部有宽大叶鞘;茎上部叶简化成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或有2片;伞辐9~13,不等长;小总苞2~4,条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2~36朵;花梗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长4~6mm,宽3~4mm,侧棱具翅;翅边缘紫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近年有引种栽培。巫溪、巫山、开州有分布及栽培。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栽二年后10月挖根。

【药性功能】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血虚闭经,痛经,慢性盆腔炎,贫血,血虚头痛,脱发,血虚便秘,崩漏,虚寒腹痛,肌肤麻木,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10~30g,水煎服或泡酒服。

【附方】①治结节性多动脉炎:当归、玄参、银花各15g,川芎、红花各9g,生地30g,水煎服。每日1剂。(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当归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