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木犀科)

发布日期:2020-07-27 17:53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479.梣

【别名】白蜡树、鸡糠树、青榔木、白荆树、秦皮。

【拉丁学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分类地位】木犀科(也称木樨科),白蜡树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干浅灰色,有花纹,小枝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长13~20cm;小叶5~9枚,以7枚为多,无柄或有短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cm,宽1~4cm,顶端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锯齿或钝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短柔毛;叶柄基部膨大。圆锥花序侧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无毛,大而疏松,长8~15cm;花白色;花萼钟状,不规则分裂;无花冠;雄蕊2枚,花约椭圆形,与花丝等长;子房2室,柱头2裂,果实为翅果,披针形,长3~4.5cm,宽4~6mm,下部扁,顶端钝或微凹。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五指山疗养院内有栽培。巫溪、奉节、石柱、酉阳、万州、南川、北碚,海拔250~2200m处有分布或栽培。

【药用部分】树皮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收。

【药性功能】辛、苦、微寒。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止痢。

【主治病症】肠炎,痢疾,白带,慢性气管炎,急性结膜炎,肝炎,气喘咳嗽,目赤肿痛。外用治牛皮癣。

【用量用法】6~9g,水煎服。外用30~60g,煎水洗患处。

480.连翘

【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黄寿丹。

【拉丁学名】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分类地位】木犀科,连翘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m。小枝土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色,略具四棱,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叶互生,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cm,宽2~5cm,无毛或稀有柔毛,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粗锯齿,通常为单叶,部分叶片有三裂或成三出复叶。花先叶开放,通常单生或2~6朵簇生于叶痕上部,两性;花萼4深裂,裂片长椭圆形,与花冠筒等长,宿存;花冠金黄色,长约2.5cm,4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筒内有橘黄色条纹;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基部,与花冠筒近等长;花柱细,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稍扁,长1.5~2cm,表面散生瘤点。种子多数,有翅。花期3~4月,果期7~9月。

【分布生境】北温泉、青龙寨等地有栽培。城口、巫溪、万州、云阳、南川,海拔1000~1900m处有分布。要求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药用部分】果实入药。

【采集期】9月采收。

【药性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排脓,消痈,消肿。

【主治病症】风热感冒,瘰疬,丹毒,咽喉肿痛,肾炎,斑疹,肾结核,痈疖肿毒。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

【附方】①痈疖肿毒:连翘20g,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各15g,水煎服。

②咽喉肿痛;连翘、黄芩、麦冬各20g,生地黄40g,玄参15g。水煎2次,分2~3次服。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乳腺炎:连翘、蒲公英30g,王不留行9g,野菊花15g,水煎服。(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附注】脾胃虚弱者慎服。

连翘

481.北青香藤

【别名】破骨风、川滇茉莉、破藤风、北清香藤。

【拉丁学名】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

【分类地位】木犀科,茉莉属。

【形态特征】攀缘灌木,通常高1~3m,有时可达10~15m,小枝圆柱形,节处略扁,无毛或有短柔毛。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1~4.5cm,具沟,沟内常被微柔毛;小叶片革质或近革质,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椭圆形、卵圆形或近圆形,长3.5~16cm,宽1~9cm,先端钝尖、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上面绿色,光亮,下面淡绿色,并有褐色小斑点。叶脉不明显。复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裂片小,浅齿状;花冠白色,筒长约2cm,裂片一般4枚,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0.7~1cm;雄蕊2枚,花丝极短;子房上位,2室,花柱柱状,柱头2裂。浆果球形或球状椭圆形,果梗粗壮,熟时黑色,干后橘黄色。花期4~10月,果期6月至翌年3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至杉木园之间林中。城口、巫溪、奉节、石柱、万州、武隆、南川、北碚,海拔600~16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茎入药。

【采集期】秋季采集。

【药性功能】辛、苦、温。无毒。祛风除湿,凉血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病症】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毒,痈疽,风寒头痛,外伤出血。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附方】治风寒头痛:破骨风鲜藤30g,白芷9g,川芎15g,防风4.5g。水煎,饭后服。(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北青香藤

482.迎春花

【别名】云南黄素馨、金腰带。

【拉丁学名】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迎春花

【分类地位】木犀科,茉莉属。

【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高0.4~5m。小枝四棱形,无毛,绿色。叶对生,三出复叶,叶轴具狭翅,小叶片卵形、长卵形或狭椭圆形,顶生小叶片长1~3cm,宽0.3~1.1cm。花单生于去年生小枝的叶腋,稀生于小枝顶端;花萼绿色,裂片5~6枚;花冠黄色,径2~2.5cm,裂片6~10片,长椭圆形,花冠管长1~1.5cm。花期4~5月。

【分布生境】缙云寺有栽培,重庆各区县有栽培。

【药用部分】花、叶、根药用。

【采集期】3~4月采花,7~10月采叶,9~10月采根。

【药性功能】①花:微辛、苦、平。清热解毒,活血消肿。②叶:苦、寒。消热,利湿,解毒。③根:苦、平。清热息风,活血调经。

【主治病症】①花:主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②叶:主治感冒发热,小便淋痛,外阴瘙痒,恶疮肿毒,跌打损伤,刀伤出血。③根:主治肺热咳嗽,小儿惊风,月经不调。

【用量用法】①花:10~15g,煎汤内服。外用,捣烂敷或调麻油搽。②叶:10~20g,煎汤内服。外用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③根:15~30g,煎汤内服。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①治风热感冒:迎春花茎叶、水荆芥、车前草各10g,水煎服。

②治痈疮肿毒:迎春花花或叶30g,水煎服,或用嫩尖和叶捣烂敷患处。

(①②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③治小儿惊风:迎春花根6g,香油数滴为引,水煎服。(出自《云南中草药》)

迎春花

483.茉莉花

【别名】茉莉、木梨花、白末利。

【拉丁学名】Jasminum sambac(L.)Ait.

【分类地位】木犀科,茉莉属。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灌木,通常高60~70cm,有时高可达3m。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4mm,密生黄色细毛;叶片椭圆或宽卵形,长3~8cm,宽2.5~4.5cm,先端钝尖或近圆形,基部近圆形,全缘,下面叶脉凸出,脉腋簇生黄色毛。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白色,直径约2.5cm;花梗长0.5~1cm,有柔毛;花萼裂片8~9片,线形,长5~7mm;花冠裂片顶端钝,约与花冠筒等长;雄蕊2枚;子房上位,2室,浆果黑色。花期5~9月,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北温泉、缙云寺园庭有栽培,各地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叶及花入药。

【采集期】9~12月采根,7~10月采叶,6~7月采花。

【药性功能】①花:甘、辛、凉。归脾、胃、肝经。清热解表,理气开郁,辟秽和中,利湿。②叶:辛、微苦、温。解表,消肿,解毒。③根:辛、苦、凉。有毒。麻醉止痛,镇痛。

【主治病症】①花:外感发热,泻痢腹痛,胸脘闷痛,头昏,头痛,目赤肿痛。②叶:外感发热,泄泻痢疾,脚气,毒虫螫伤。③根:失眠,跌打损伤,龋齿疼痛,头痛。

【用量用法】①花:5~10g,水煎服或开水泡服。外用适量,煎水洗。②叶:6~10g,水煎服。外用煎水洗,或烂敷患处。③根:5~10g,水煎服或1~1.5g研末,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感冒发烧,腹胀腹泻:茉莉花、青茶各5g,土草果10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龋齿:茉莉根研末,熟鸡蛋黄,调匀,塞入龋齿。

③治失眠:茉莉根0.9~1.5g,磨水服。

(②③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茉莉花

484.木犀

【别名】桂花、银桂、九里香、岩桂。

【拉丁学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

【分类地位】木犀科,木犀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片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4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上半部有细锯齿,侧脉6~10对;叶柄长0.5~1.5cm。花簇生叶腋;花梗细,长4~8mm,基部苞片长3~4mm;花萼长约1mm,裂片4片;花冠橙黄色或黄白色,长3~4.5mm,4裂。核果椭圆形,长1~1.5cm,熟时紫黑色。花期9~11月,翌年5~6月成熟。

【分布生境】杉木园及各寺庙有栽培,重庆各地有栽培。

【药用部分】花、果及根入药。

【采集期】9~10月采花,4~5月采果,8~10月采根。

【药性功能】花:辛、温。化痰止咳。果:甘、辛、温。暖胃,平肝,散寒。根:甘、微涩、平。祛风湿,散寒。

【主治病症】花: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果:虚寒胃痛。根:风湿筋骨痛,腰痛,肾虚牙痛。

【用量用法】花:3~9g,果:5~10g,根:15~30g,水煎服。

【附方】①治口臭:桂花6g,蒸馏水500mL,浸泡1昼夜,漱口用。(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②治肝胃气痛:桂花籽、陈皮各6g,香附、乌药各9g,煎服。(出自《安徽中草药》)

木犀

485.小蜡

【别名】小蜡树、毛叶丁香、水冬青、鱼蜡树、水白蜡、水黄杨、青皮树。

【拉丁学名】Ligustrum sinense Lour.

【分类地位】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7m。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幼时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6mm,被短柔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7cm,宽1~3c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背中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长4~10cm,花轴有短柔毛;花白色,芳香,花梗长1~3mm;花萼钟形,4齿裂,有毛;花冠漏斗状,裂片4,花冠筒短于裂片;雄蕊2枚,花药伸出花冠外;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枚。核果近球形,直径约4mm。花期5~7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前公路旁及马中咀针阔叶林中。城口、奉节、黔江、梁平、忠县、南川等地有分布,海拔300~2600m。

【药用部分】叶、嫩枝及树皮药用。

【采集期】7~9月采树皮及枝叶。

【药性功能】苦、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去腐生肌,抑菌杀菌。

【主治病症】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痢疾,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外用治跌打损伤,创伤感染,烧烫伤,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熬膏涂敷。

【附方】①治痢疾、肝炎:小蜡树鲜叶30~60g(干叶9~15g)水煎服,每日1~2次。(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烫伤:小蜡树叶适量,用凉开水洗净捣烂,加少量凉开水,纱布包裹挤压取汁。用棉球蘸汁搽患处,每日3~4次。(出自《四川中医》1986年4月)

小蜡

486.小叶女贞

【别名】小白蜡树、水白蜡、小白蜡条、崂山茶。

【拉丁学名】Ligustrum quihoui Carr.

【分类地位】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m,小枝淡褐色,密生细柔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3cm,宽0.8~1.5cm,先端圆钝或略凹,基部楔形,全缘。圆锥花序长7~12cm,有细柔毛;花白色;芳香,无梗;花萼钟状,4齿裂;花冠长4~5mm,花冠筒与裂片近等长;雄蕊2,花药略伸出冠外。核果宽椭圆形,黑色,长8~9mm。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生境】北温泉有栽培,重庆各地有栽培,作绿篱用。

【药用部分】根皮、叶及果药用。

【采集期】夏、秋采叶,冬季采果,根皮全年可采收。

【药性功能】苦、凉。清热解毒,祛暑消肿。

【主治病症】伤暑发热,小儿口腔炎,牙痛,咽喉肿痛,烧烫伤,黄水疮。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粉香油调敷或鲜品捣汁涂患处。

【附方】①治小儿口腔炎:小白蜡条叶9~18g,煎服,同时用鲜品取汁搽患处。

②治黄水疮:小白蜡条叶研末敷患处。

(①②方出自《云南中草药》)

小叶女贞

487.女贞

【别名】大叶女贞、女贞子、爆格蚤、冬青、白蜡树。

【拉丁学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分类地位】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10m。树干直立,树皮灰褐色,枝条无毛,有明显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革质,卵形,宽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4~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白色,芳香,密集,几无梗;花萼钟状,4齿裂,无毛;花冠筒与花萼近等长,花冠裂片4,开放后反折;雄蕊2,花药长圆形;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2浅裂;核果长圆形,紫蓝色,长约1cm。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右侧阔叶林下及林区各处。城口、巫溪、奉节、石柱、酉阳、涪陵、武隆、南川、江津、万盛、合川、北碚等地,海拔200~29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果实、叶及树皮入药。

【采集期】果12月果熟时采收,叶7~9月采收,5~7月采树皮。

【药性功能】果:苦、平;无毒;滋补肝肾,清虚热,明目。叶、树皮:苦、凉;明目解毒,消肿止咳。

【主治病症】果:治肝肾阴虚,头昏目眩,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老年习惯性便秘。叶、树皮:治咳嗽,支气管炎,牙龈肿痛。

【用量用法】果实:9~15g,水煎服。叶、树皮:30~60g,水煎服。

【附方】①治口腔炎:女贞子9g,金银花12g,煎服。(出自《安徽中草药》)

②治口疮、牙龈肿痛:冬青叶15g,玄参、麦冬各9g,水煎服。(出自《万县中草药》)

③治烫伤:女贞树皮晒干研末,茶油调敷伤处。(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女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