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西廊下》 | 上部 童年的那头 5

发布日期:2020-09-02 18:08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爸,我出去玩会儿。”才才声音不大,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饱含亲情地看着他爸。“作业写完了吗?”“早写完了。在学校就写完了。我是第一个做完的,比申沉和迟立辉他们都早写完。”才才觉得他有了一定的底气。“大字也写完了?”他爸接着问。“写了两页。一共是40个字。”才才有点理直气壮了。他爸沉默了一下,可还是不甘心。才才心里也开始打鼓,他不会提那个事儿吧,还真没完成呢。“嗯,那今天要背的那四首唐诗都背好了吗?”这也是他爸的最后一击,可还是准确无误地刺中了才才的要害。才才吞吞吐吐地说,“还没呢,晚上背。”“不行,现在就去背,背完了我来检查,没有错误才能出去玩儿。”他爸也开始理直气壮了。才才无言以对。听话地从桌子上面拿起那本让他厌恶之极的《唐诗三百首》,“到院子里面去背。我要看些资料,咱们要互不打扰。”爸爸如此解释。才才夹着书,拿起小板凳,来到院子里面,坐在家门口。才才其实和迟立辉住在同一个大杂院里面,这个大院很大,一共住着十来户人家。迟立辉家就在斜对面。才才的爸爸是一名工厂的技术员,比较认真和死板。他本能地觉得只有掌握了知识,当然是越全面越好,才能在将来有所建树。才才的妈妈是工艺品厂的一名画工,常年的工作就是往各种作为工艺品的瓶瓶罐罐上面描画出千姿百态的图案。她同样希望儿子内秀一些,就算当不了什么科学家或是文学家之类的大人物,至少也要有一技之长。就像她这样,经她的手描绘出的图案,再被后期加工而成的工艺品,在工艺品商店里面总是很受外国人或是外地人的欢迎。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两口子的意见倒是非常的一致。

才才这个名字只是他的小名,是融合了父母无限期待的名字。他的本名叫张云江。才才这个名字被父母和身边的人叫得多了,他也更熟悉并喜欢这个称呼。街坊邻居同样认为才才在眼前的这帮孩子里面是最老实听话、将来也必将是最有出息的一个孩子,就从他每天放学后到晚饭前的这段时间里,很少在街上和其他孩子一样乱跑,而是坐在小板凳上背唐诗这件事情来推断出来的。才才和对面的迟立辉、申沉、二老虎等人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对于那几个成天疯跑疯闹的孩子,才才的父母还是有一些担心的。虽然他们都是很聪明可爱的男孩子,可才才的父母觉得在童年这段黄金时间里被荒废的时光,早晚要靠成年后的岁月来弥补。他们坚定地认为散养的孩子虽然将来也许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但就概率来讲还是要少一些。所以在才才不到三岁的时候,他们便开始要才才背《三字经》、《百家姓》,包括自己也一知半解的《论语》等等。总之他们认为,现在能理解多少并非最主要的,而是先要记住,日后总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才才在家门口用童声发出的琅琅读书声,本身也是一种心灵的极大享受和满足。院子里面其他人家看向才才的眼神,以及他们向他本人打招呼时所称呼的“张老师”一样,都让他的内心深处滋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这也是他让才才在家门口、院子里面读唐诗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才才自己还不能了解父母的用心。

才才一脸沮丧地坐在小板凳上面,不知道在心里第几次咒骂了“李白”这个人。这个唐朝的浑蛋诗人,太他×可恶了,写那么多诗干吗,在学校的课本上就已经学过了,手中的这本《唐诗三百首》,他的作品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隔了千百年还要来折磨我。

院子里面的住户开始陆陆续续来来往往了。大家都差不多回来了。住在大院最里面的孙阿姨推着自行车进来,车后架上面的小椅子上坐着她的女儿小童。前面的车筐里面放着一个棕红色的老旧的皮书包,还有一个铝质大饭盒,是中午带饭用的。“她可真能吃。”才才心里想。“哟,才才,又念唐诗呢,没和申沉辉子他们出去玩?我刚看见他们在胡同口玩骑马打仗呢。”“孙阿姨好,我也想去,无暇分身啊。”才才回答。“真多事儿,还用你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我光听院子外面传来的声音也猜得出来。”才才在心里老大的不乐意。“哟。哈哈,还无暇分身。好,小童,”孙阿姨转身对后座上的小女儿说,“看见了吗?才才将来是要用书来养活自己的。等你再长大些,也和你才才哥哥一起读书。”车后架上的小童看了一眼坐在面前的才才,想和他说句什么,可又说不出来,最后向他做了一个鬼脸。才才想,让你女儿和我一起读书,也不问问我愿不愿意,他还记得那次他念到半截,放下书本,偷偷跑到外面去玩,就是小童去告的密,结果那天晚上他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他。“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才才顺口念出了一句李白的《蜀道难》,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死记硬背的那些诗句文章,已经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作者: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