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重庆红色故事(第二辑) | 张逸凡:为革命不畏苦与难

发布日期:2020-09-09 17:5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1922年,涪陵各中学的进步学生掀起“择师运动”学潮,迫使学校当权者辞掉了一些通过关系进入学校的庸碌教师,把一些真正有教学能力的教师请进了学校,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拥护。这场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就是张逸凡。

1904年,张逸凡出生于重庆垫江,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他受到马列主义的熏陶,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于192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工业大学上学期间,张逸凡联络在京的涪陵籍同学,建立了“涪陵旅外学会”,创办了《涪陵月刊》。当时有些人对腐朽社会认识不一,主张“改良”“调和”。张逸凡认为要改造腐朽的社会,必须从根本入手。因此,他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中寻求改造腐朽社会的方法。他还组织同学学习有关理论,让他们认识到,要改造腐朽的社会,必须走革命的道路,“改良”“调和”是无济于事的。

垫江县烈士塔(向晓秋供图)

1926年3月18日,张逸凡参加了北京总工会和各校师生5000余人为要求言论自由而举行的请愿斗争。在斗争中,张逸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腐朽社会的弊端,提出了改造的办法。他的进步思想及革命活动,引起了学校及反动当局的注意,把他当作“赤色分子”,并记入“危险分子”名单。为躲避迫害,张逸凡被迫辍学离开北京,经党组织安排前往武汉中央组织部工作。

1927年春,党组织选派张逸凡赴宜昌工作。他先后在宜昌第四中学、第二小学等地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工会和农民协会,广泛发动民众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支援北伐战争。一段时间后,党组织又把张逸凡调回武汉,负责联络各地前往武汉投身革命的青年。在张逸凡的积极努力下,不少寻求革命的有志青年找到了党组织,顺利加入革命队伍。

1927年7月,湖北省委决定建立鄂西临时党务指导委员会,整顿和恢复党组织,张逸凡与段德昌、易吉光三人,被任命为指导委员会委员。其间,张逸凡为整顿和恢复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国共合作破裂,反动军警疯狂逮捕和屠杀革命志士,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1927年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并制定了《两湖暴动计划》。为贯彻会议精神,中共湖北省委在武汉召开会议,张逸凡也参加了会议。会后,张逸凡被派往鄂西工作。在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下,到边远地区开展革命工作是十分艰苦和危险的。张逸凡毫不犹豫,与其他同志一道,秘密做好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工作,并积极准备武装暴动。

1927年9月14日,张逸凡等人组织和发动“瓦仓暴动”,打响了宜昌地区武装暴动的第一枪。由于敌强我弱,暴动失败。10月,张逸凡调任宜昌团县委书记,继续深入农村发展党的组织,训练革命武装。他带领农民自卫团战士,与刘伯承教导团的宋德恒部在宜昌会合,一举攻克了三斗坪和巴东,接着又北渡秭归,以秭归为根据地,在巴东、兴山、巫山之间的山区,顽强地开展游击战争,举起了鄂西革命武装的一面红旗。这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最终失败,但革命同志的鲜血唤醒了民众,在鄂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革命转入低潮后,张逸凡在宜昌以拉人力车为掩护,继续进行秘密活动。他不仅热心革命工作,而且十分关心同志。当时在鄂西负责农运工作的傅君阁被叛徒出卖,张逸凡千方百计组织营救,通过杨森驻宜昌代表孟知眠的关系,打通了军阀部队内部的关节,使傅君阁得救出狱。

1928年5月,沙市的中共鄂西特委机关遭敌人破坏,组织决定将原鄂西特委改名为鄂西临时特委,并将机关由沙市秘密迁往宜昌。临时特委由周逸群任书记,张逸凡、段德昌等为委员。临时特委以宜昌通惠路“震声”钟表修理店为联络站,由张逸凡负责传送文件和情报,同时与荆门、沙市、恩施、来凤等地的党组织联系。张逸凡为了安全地做好党的联络工作,在传送文件和情报时,想尽各种办法。有一次,他为了把一份重要情报送给党组织,化装成小贩,东避西绕,终于躲过了敌特监视,安全地把情报送给了党组织。

1928年6月,国民党独立五师刘和鼎换防驻守宜昌,对革命同志大肆逮捕。危难关头,为了转移这些同志,张逸凡冒着风险搞来一套敌人的军装,化装成敌军副官,以带领民夫外出搬送物资为由,巧妙地把革命同志带过了封锁线。6月22日,张逸凡与安全转移的同志一起,在宜昌沙道观与当地的党组织配合,突袭街河市团防,缴获了敌人不少枪支,武装了革命队伍。

为了从敌军中争取革命力量,张逸凡继续化装成敌军副官,打入宜昌的敌四十三军做策反工作,不幸被叛徒告密,于9月12日被湖北宜都县团防局逮捕。

敌人审问时,张逸凡横眉冷对,以“不知道”回答敌人。敌人恼羞成怒,强令张逸凡跪下,企图以武力使他屈服,但张逸凡毫无畏惧,迅速抓起审判桌上的砚台,对准审判官的脑袋猛然砸去。审判官大惊失色,嚎叫道:“快给我绑起来,胆大的共匪!”“你们才是真正的强盗土匪,跟着蒋介石祸国殃民,烧杀奸掠,无恶不作!”张逸凡的一字一句,犹如一根根钢针射向敌人。敌人妄图迫使他讲出党组织的秘密,先后多次施用了触电、火烧等残酷手段,但张逸凡仍守口如瓶,最后被杀害于宜都城外的清江河畔,年仅24岁。

【点评】

张逸凡同志在艰难困苦中打开工作局面,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让人敬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今天,我们学习张逸凡等同志的精神,就是要时刻保持战胜困难的信心,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愈挫愈勇、自强不息,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