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重庆红色故事(第一辑) | 谭祖尧:不为家愁为国仇

发布日期:2020-10-06 17:22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诗可以传情,也可以言志。重庆曾有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写下了“不为家愁为国仇”的诗句,赢得佳人赞誉,诗画定情。佳人在侧,他未贪恋私情,最终以身报国。这位有志青年名叫谭祖尧。

1902年,谭祖尧出生在重庆江津白沙镇。他8岁入私塾,13岁考入白沙镇高等小学,19岁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西画系学习。事实上,谭祖尧不仅是一位风度翩翩、天赋异禀的才子,更是一位胸中充满爱国热情、组织能力极佳的热血青年。五四运动期间,谭祖尧就被选为白沙学生联合会代表,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到北平后,他积极投身于爱国革命活动,并在斗争中表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颇得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赏识。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谭祖尧1924年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李大钊的秘书,负责收集国内外报刊资料,供李大钊参考使用。

谭祖尧塑像(江津区网络传媒中心贺奎供图)

谭祖尧的公开身份是北京美专学生。年轻英俊的他十分善于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运动,所以很快成为北平学生界的领袖人物。恰逢《新青年》暂时停刊,谭祖尧为了团结进步青年,宣传马列主义,在北京建立了“新军社”,创办《新军》杂志,被誉为《新青年》杂志再现。

所谓自古才子配佳人,谭祖尧也碰上了一段天赐良缘。有一次,谭祖尧与同学去观看北京美专中画系办的画展,一幅笔法细腻的工笔画吸引了他。那画左面一丛芭蕉,旁边一位妙龄女郎亭亭玉立。右面题有一首七绝:

碧玉年华初上头,何妨顾影学风流。

闲来却傍芭蕉立,绿透春衫未解愁。

落款是清秀工整的三个字——“李婉玉”。“这可巧了,”谭祖尧心想,“没想到这位李小姐如此多才多艺。”原来,李婉玉经常为《新军》杂志投稿,她辛辣的言辞、犀利的文风早就引起了谭祖尧的注意,但两人却一直没能相识,谭祖尧甚至不知道两人同为校友。他在画前观赏良久,对江津老乡、中画系同学朱近之感叹道:“真是诗画双绝,倘能画成扇面,倒是一件高雅之物。”他全然不知,李婉玉此时正混在他身后的观众之中。谭祖尧接近她的画作时,她就在一旁悄然观察谭祖尧的一举一动。听到谭祖尧的赞美,她心中悄然自喜,却并未作声。

几天之后,李婉玉来到西画系谭祖尧的教室,当众拜会了他。这位身着素衣,温婉如玉的女子站在谭祖尧面前,拿出一把精美的杭州折扇,大方地说:“谭先生,我曾多次听过你的演讲,对你倾慕已久。这是我特意为你画的,请你也在上面题一首诗吧。”说罢,即展开扇面,放在谭祖尧书桌上。

扇面上的诗画与谭祖尧在画展上见到的内容别无二致,只是缩小了尺幅。他略为思索,就在李婉玉题画诗下方,挥洒出字迹隽永的和诗:

休教年华付白头,横刀跃马逞风流。

春衫绿透增惆怅,不为家愁为国仇。

谭诗紧步李诗之韵,句句应和,又立意高远,报国之情跃然于胸。“好一个不为家愁为国仇!”李婉玉不禁素手轻拍,赞誉道,“谭先生忧国忧民,志向高远,真是令小女子汗颜。”从此,两人交往愈发频繁,“书画定情”也在北京美专传为佳话。

李婉玉的父亲是张作霖手下的一名海军军官,李婉玉幼秉庭训,善抚琴,通诗画,学养兼优。这样一位千金小姐,却从不居高自傲,而是追求民主进步。在谭祖尧的引领下,李婉玉参加了共青团。她以家庭背景为掩护,担任了中共北方区委的地下交通员,成为谭祖尧亲密的战友。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谭祖尧在李大钊指示下直接领导北平学生运动,由此受到敌人注意。张作霖入主北平后,大肆破坏共产党组织,党员被捕被杀者众多,北平顿时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李大钊带领谭祖尧,避进了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通过李婉玉等人和外界保持着联系,领导着外面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出一千多名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内强行抓捕了李大钊、谭祖尧等20位革命志士。

次日,反动军阀对他们进行开庭讯问。敌人宣布:“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明白,在党的站在左边,不在党的站在右边。不在党的可以立即释放。”他们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左边。几天之后,一律被移送反动军阀的所谓军事法庭。会审的时候,谭祖尧昂首挺立,每句答话掷地有声。问:“共产主义好不好?”答:“好!”问:“你看过共产主义的书没有?”答:“看过!”问:“如果放你出去,你还宣传不?”答:“我喜欢的,我就宣传!”问:“你喜欢什么呢?”答:“我喜欢共产主义!”4月28日,李大钊、谭祖尧等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与期盼,毅然延颈就义。其实,在谭祖尧被捕前,他是有两次机会逃脱的。1927年3月底,李婉玉的父亲探听到张作霖即将对在苏联大使馆的革命者下毒手的消息,他让李婉玉带上谭祖尧马上离开北平去广州,他已经通过广州方面的朋友为谭祖尧谋了工作和安身之处。没过几天,谭祖尧的江津老乡、时为北大学生的龚灿滨也从一位相熟的海军部科长处获得同一则信息,并赶紧告知了谭祖尧。谭祖尧作为李大钊的秘书,不愿独自逃难,他把这一情报告诉了李大钊。李大钊认为,按照《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军警不得进入东交民巷外国使领馆区。李大钊说:“不要太胆小了。中国军阀看帝国主义,那是无上的。”他也知道,一旦自己离开,北京的党组织就会遭到破坏,工作就无法开展,所以他留了下来。谭祖尧见李大钊不愿走,于是对李婉玉和龚灿滨表示:“干革命就不能怕死,我已打定主意,宁为玉碎,不可瓦全,坚决追随李先生不回头。只要李大钊先生留在北平,我也决不离开。”

谭祖尧被捕时,敌人也抓捕了李婉玉和为地下组织送过情报的李婉玉的妹妹李柔玉,并把姐妹俩和李大钊的家人关押在草街子胡同的监狱里。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曾称赞李婉玉勇敢贞烈,其斗争精神不让须眉。直到李大钊、谭祖尧就义,姐妹俩和李大钊的家人才被释放。

4月28日,龚灿滨到四川会馆找到江津籍人士吴清汉,一同前往监狱领出谭祖尧和另一位同时殉难的江津籍烈士吴平地的遗体,雇车送往城南陶然亭的四川义地安葬。李婉玉出狱后,听闻谭祖尧殉难,顿时心如刀绞。龚灿滨后来回忆道:“当薄薄的棺木揭开时,只见两位烈士的颈子上各有一圈乌痕,谭祖尧胸前还有碗口大一团血斑,可能是死前遭受毒打所致。李婉玉奋身扑向谭祖尧遗体,跪伏棺前抚尸痛哭,直至昏厥。我赶紧雇了一辆黄包车,让她母亲护送她回家。”

朱近之也曾说:“祖尧是我老乡,婉玉是我同学,我们三人的感情非比寻常。我和婉玉参加革命活动,主要是受祖尧的影响……祖尧牺牲以后,婉玉曾与我通了若干次信。关于祖尧,她写道:‘君以英杰之姿,年轻有为,而乃以爱恋革命甚于爱恋吾,甘赴危境,致罹于难。悔恨当时吾未能决然要求君与吾离开北平,同赴广州,而今悔恨莫及,此生此世,何以自处?惟有抱恨终身,以泪洗面耳!’她那时真是悲痛到了极点。”

因过度悲伤愤慨,李婉玉渐渐精神失常,时常怒目圆睁高呼:“我必杀张作霖报此血海深仇!”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她离家出走。第二天黎明,家人在张作霖北平官邸顺承王府旁的一条小胡同口找到她时,她已经冻死在雪地里。装殓时,母亲发现女儿的腰间别着一把雪亮的匕首。

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香山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写碑文。纪念碑上镌刻着谭祖尧的英名,这位年仅25岁的青年,紧靠在李大钊英名之后,守卫着革命的初心。

【点评】

“不为家愁为国仇”是谭祖尧同志一生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新时代,我们要学习谭祖尧同志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的家国情怀,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供稿:钟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