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家畜环境卫生学及牧场设计》 | 第六章 动物行为与动物福利(第二节 饲养管理与家畜行为)

发布日期:2020-06-02 16:04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的现代动物的行为,并非自由无序,而是为了适应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序地维持着自身的稳恒性,保证物种的延续。许多家畜都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驯化和改良。与其他性状相比,行为性状的选育很少,例如蛋鸡的就巢性的消失为质变,但从全体行为来衡量也仅仅是渐进的量变过程。

一、行为需要

行为需要是指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例如动物的体温调节行为、采食行为等等。行为反应是动物用来回避不良刺激、传递信息及玩耍的必要手段,还借此表明自身的存在、存在的状态及紧张程度等。但是,现代化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把许多具有生物学意义的行为都限制了,例如,集约化养猪的单栏饲养母猪限制了母猪社会行为的表达,笼养蛋鸡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现代化饲养管理中由于规律地饲喂和休息,动物的一些行为的确也无须表现,一些自然行为在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相应减少了,这种减少并不意味着行为缺损,但过度减少或出现反常行为,则说明此时动物无法适应环境。

二、饲养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异常

【教学案例37】喜欢咬尾的猪

某一万头集约化商品猪场,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商品猪的生产。该猪场的商品猪采用大栏群养,每栏面积约25平方米,饲养育肥猪约30头。舍内地面为水泥地面,围栏采用钢材焊接而成。围栏内除了食槽和饮水器之外无其他附属设备。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饲养人员发现,育肥猪互相啃咬尾巴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有的猪尾巴都被咬出血。后来,猪场人员在仔猪哺乳期采取了断尾措施,但咬尾的现象还是会发生。

请问:1.为什么会出现猪只之间互相咬尾巴的现象?

2.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咬尾现象的发生?

(一)规癖行为

又被称为刻板症,指以固定模式或频率反复出现且没有明显生物学功能的行为。早期的行为学研究中把规癖行为归类于异常行为范畴。规癖行为具有3个基本特征:①行式上完全一致;②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出现;③不伴随冲动和动机的完成。

当动物处于单调的环境中,其行为表达受挫或发生行为表达冲突时往往表现出规癖行为。规癖行为是由于动物无法适应环境,最终导致行为表达失常。在现代集约化养殖系统中,多数家畜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被关养在各种受限制的圈舍环境中,这些圈舍一般由金属或混凝土建造,空间狭小,刺激贫乏,环境单调,在此环境中,动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致使动物无法做出有效的行为反应,因而产生厌倦感。当环境刺激源太少而又无法满足动物对刺激的需求时,动物就会产生心理反应,进而表达行为的动机就会增强,又因动机无法得到释放而产生心理痛苦。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动物不得不通过表现规癖行为来达到增加感官刺激的目的。例如在欧美国家,长期拴系饲养使母猪无法正常表达各种行为,而母猪又无法逃离其所处的环境,就会产生规癖行为。

家畜的规癖行为主要包括行走规癖、空嚼或无食咀嚼、卷舌、擦拭、啃栏等行为。

1.行走规癖

是指动物沿一定的路线反复地走来走去,行进中动物对行走路线很少做出改变。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当动物在笼养环境下试图逃脱的企图受挫或其他目标无法达到时,动物很容易出现行走规癖。

2.空嚼或无食咀嚼行为

是指动物在嘴里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表现出上下颚反复咬合或长时间进行咀嚼。空嚼或无食咀嚼的规癖行为常见于饲养在限位栏内的母猪,空嚼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能发出明显的咬牙声,嘴边常形成大量的唾沫。这种行为主要是由环境或管理原因造成的,母猪由于限制饲喂而吃不饱,在采食动机的驱使下表现出无食咀嚼(图6.2)。

图6.2 猪的无食咀嚼

3.卷舌行为

是一种多发生在牛身上的规癖行为。是指动物头部向前伸平,舌头伸出口外,舌表面保持平直或卷缩,或将舌头伸出再卷回,如此反复不断。牛发生卷舌行为时,口中没有食物存在,还伴随着吞咽空气的动作。卷舌行为可能与幼年时期哺乳不足有关系,也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瑞士褐牛的卷舌表现得更加频繁。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卷舌行为的发生。日粮中粗饲料比例小也是导致牛卷舌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4.擦拭行为

是指动物将身体的某一部位在坚硬的物体上反复蹭,但不是为了减轻身体的局部不适而表达的行为。例如长期饲养在限位栏内的母猪经常将上吻部持续有力地沿着面前的栏杆下部左右反复擦拭。

5.啃栏行为

是指动物将栏杆、系链等咬在口中,反复啃咬。拴系饲养或饲养在限位栏内的母猪,身体运动被极度限制,甚至无法转身,经常会发生啃咬栏杆、系链等行为(图6.3)。同样,饲养在限制环境下的牛也会有啃栏行为的发生。

图6.3 猪的啃栏行为

(二)异常行为

是指在行为类别、模式和表现程度上与正常行为有明显差别的行为。一般认为,集约化养殖的人工选择、限制环境和刺激匮乏使动物产生的压力无法释放,导致动物的行为发生了改变,这是产生异常行为的主要原因。

由于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差异原因和类别也不相同,所以无法按照正常的行为对异常行为做类别划分。表6.2概括了主要畜禽常见的异常行为。

1.猪的异常行为

主要表现在同类相残(咬尾、咬耳)、母猪食仔和犬坐等方面。

猪的咬尾、咬耳行为在集约化养猪环境下发生较多,主要与饲养密度大、养殖环境单调或食槽面积过小有直接的关系。咬尾、咬耳行为主要发生在生长猪阶段,哺乳仔猪和种猪的咬尾、咬耳的情况较少。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避免猪咬尾行为的发生,常将哺乳期的仔猪尾巴剪断,但事实证明,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据报道,即便断尾,咬尾的现象也同样会发生。

母猪食仔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母猪比较敏感;②常见于初产母猪;③多发生于产后初期;④食仔癖一旦形成,通常趋向于杀光全窝仔猪。影响母猪发生食仔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等。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某些品种食仔母猪的数量要多于其他品种。突然将母猪转移到一个陌生环境,也会增加母猪的食仔癖。有人证明,长期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都可能引起母猪的食仔行为发生。

在集约化养殖环境中,母猪的犬坐行为非常常见。这种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身体活动受到限制所引起的。此外,不使用垫草和地面过硬的宽松圈舍也能引起犬坐。犬坐行为可能引起母猪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2.牛的异常行为

主要表现在舔毛和互吮、静默发情、慕雄狂和阳痿等方面。

舔毛和互吮行为多发生于过度拥挤环境中的犊牛身上。被舔入消化道的毛会形成毛球,妨碍消化,甚至造成消化道梗阻。除饲养密度大能引起犊牛的互吮和舔毛行为外,有人认为,早期断奶与该行为也有关系。

静默发情是指只有体内变化(子宫壁增厚和充血、卵泡成熟和排卵、生殖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而没有体外变化(食欲下降、鸣叫不安、爬跨同伴或允许爬跨、外阴部肿胀)的发情,以高产奶牛最为常见。群体序列对静默发情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据报道,在高密度饲养的牛群中,青年母牛和体弱母牛出现静默发情的概率高于其他母牛,群体序列低的母牛更容易出现静默发情。与静默发情相反,慕雄狂母牛表现出强烈的发情行为,前蹄刨地、鸣叫,经常爬跨其他母牛,但拒绝其他母牛爬跨。据研究,慕雄狂现象起源于卵巢囊肿,高产奶牛的发生率比肉牛高。

阳痿的公牛不爬跨发情母牛或从接触母牛到爬跨的时间极长。这种现象多发生于限制饲养的牛场中,自由放牧的公牛较少。公畜阳痿见于各种家畜,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经验不足。此外,也可能是因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3.家禽的异常行为

人们最关注的就是鸡的啄癖(啄蛋、啄羽、啄趾和啄肛)。啄癖主要常见于笼养蛋鸡,高密度饲养的平养鸡也有发生。

啄蛋癖的鸡不仅啄食自己的蛋,也会啄食其他鸡的蛋。这种行为会传播给其他的鸡,造成全群啄蛋,后果非常严重。啄羽多发生于笼养蛋鸡,它们彼此啄食羽毛,被啄食的鸡背部、颈部和翅膀的大部分羽毛残缺、稀疏、零乱,很多部位皮肤裸露,有时甚至被啄破出血。啄肛是啄癖中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易造成死亡和严重的损失。

啄癖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很多种鸡都因被啄而不得不被提前淘汰。养殖密度大、光线过强或者某些营养物质缺乏都会引起啄癖的发生。生产中往往采用断喙的办法来消除啄癖,但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啄癖。

(三)行为缺失

行为缺失是指在集约化管理条件下,有些必要行为由于畜禽被约束而无法表达,是剥夺的结果。而一些非必要行为的不表达并不表示行为缺失,因为畜禽的功能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如畜禽无法通过行为调节来适应变化的环境以维持体内平衡时,这类行为的缺失就叫作“行为剥夺”。

家畜的某些行为类型缺失,许多本能行为和动机无法正常表达。表6.3列举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家畜行为缺失的数目。同放牧方式相比,集约化养殖环境造成的各种行为都有所缺失,尤其是领地行为等的缺失最为严重。

行为剥夺不仅使动物无法正常表达其必要行为,而且会影响畜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行为及其功能与其所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在限制饲养管理条件下,畜禽因不能自由地表达行为,实现动机的目的受挫,进而会感到紧张、沮丧,甚至痛苦,导致畜禽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高。由于行为受限,为了缓解压力,动物会产生诸多异常行为,以此来增加感觉输入和缓解动机。

作者:蒲德伦 朱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