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记忆重庆》 | 第三编 千古三峡,神奇悠远 走进三峡(三)

发布日期:2020-06-03 15:38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附]琉球国志略

——“封贡”节选

周煌

《书》云:“不宝异物,则远人格。”故越雉旅獒,征风声之远,而古先哲王,辄因以日懋厥德焉。国家文治郅隆,超唐、轶虞。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如众星拱极,悉主悉臣,百余年来,赆琛献异,筐篚包匦,络绎来庭。有涂山所未及辑,《王会》所难尽图者,猗欤盛已!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慑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然亦由明祖遣使慰谕而后致之。我世祖章皇帝应天受命,甫及三年,琉球则不需征会,叩闽守臣,输诚入贡。非夫赫声濯灵、远迩怀畏,何以得此?而其率先效顺,世修侯度唯谨,亦足多也。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以来,三锡恩纶,赉予稠迭;且免其贡焉;及常贡内非其国所产,概予捐除。世宗宪皇帝嘉其恭顺,屡辍贡期。该国君臣益深感激,恪共典礼,历久弥虔。恭逢皇上御极,揆文奋武,万国梯航。东抚暹罗,南怀缅甸,西扫伊犁、大宛,罔不率俾,矧琉球世守藩封者哉!“今兹臣忝膺介选,远责简书。”开读之日,拜瞻三朝宸翰,鸾翥龙翔,后先辉映,洵为海邦世宝,荣宠莫瑜。爰集封贡事宜,并以前代招抚诸事附见于篇,重昭圣朝绥来雅化,度越前古,亦以征东风入律,海不扬波,良非虚语云尔。”志封贡。

明洪武五年,太祖遣行人杨载赍诏至国。诏曰: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自元政不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开基江左,命将四征不庭,西平汉主陈友谅,东缚吴王张士诚,南平闽越,北清幽燕。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贡方物(《中山世鉴》云:“贡物:马、刀、金银酒海、金银粉匣、玛瑙、象牙、螺壳、海巴、棹子扇、泥金扇、生红铜、锡、生熟夏布、牛皮、降香、速香、檀香、黄熟香、苏木、乌木、胡椒、硫磺、磨刀石。”)。

臣按:隋大业元年,海帅何蛮上言:“海上有烟雾状,不知有几千里;乃流求也”。四“流求”之名,始见于此。三年、四年,屡遣使招之,不服。元世祖至元中,曾命将往伐,无功而还。成宗元贞初,亦以师征,卒不听命。至明太祖洪武初,遣行人赍诏往谕,而方贡乃来。此琉球通中国之始也。

(选自周煌辑、吴建华等校注《琉球国志略校注》卷之三,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7月北京第1版)

【注释】

琉球国志: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大陆以东,自东北向西南蜿蜒横列在日本九州岛与中国台湾岛之间,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岛屿群。流求(琉球)的名字最初见于《隋书·流求国》中,明洪武五年(1372),中国与琉球国开始建立正式宗藩关系。12世纪,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三个小国家,从明洪武五年(1372)开始,三国均接受明朝的册封,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公元1429年,中山国王统一琉球群岛,建立琉球王国,依旧为明朝的藩属,向中国朝贡。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清高宗(乾隆)派遣翰林院侍读全魁、编修周煌为正、副册封使,至琉球国册封尚穆为中山王。临行前,乾隆亲召周煌,命他出使归来,务必写出一部信而有征的《琉球国志》。周煌受命以后,“即于往返途次及使馆余闲,随时采辑,略具草稿”,即为《琉球国志略》,但内容比以前的册封使所写的《使录》都要详尽。周煌认为:“《录》系使臣一人之事,而《志》则关一国故实所存。”即将琉球国作为中国之一郡、一县之体例而实录。据统计,从明洪武五年(1372)到清光绪五年(1879)的507年间,琉球来华使团计有:明代537次,清代347次,共884次,平均每年17次,可见关系之密切。1879年,日本无视琉球宗主国中国的反对,强行将琉球纳入自己的版图。二战末期,美国占领琉球。1972年,美国竟不顾当时中国台湾当局的反对,将琉球的“行政权”交给日本,使琉球再次被日本据为己有。2013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中对战后处置日本的规定,不仅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

不宝:不珍惜。格:来。越雉:《尚书大传》: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旅獒:《尚书·周书·旅獒》,武王克商,西部旅国来献藏獒。

日懋厥德:懋,勉励。日日加强道德修养。

郅隆:兴隆。超唐、轶虞:超过唐尧、虞舜。

悉主悉臣:所有藩属国的君臣。

赆琛:赆,赠送礼物;琛,珍宝。赆琛,赠献珍宝。筐篚包匭:筐篚,盛物的竹筐。匭,匣子。包匦,装满贡物的箱子。

涂山:《左传·襄公九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王会》:《逸周书·王会篇》,王会,周王之会,即周成王成周之会诸侯的盛况及各方的贡献。此句是说八方来朝的藩属国超过夏禹和周成王会诸侯的盛况。

蕞尔:微小。

世祖章皇帝: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征会:征召会盟。叩闽:主动从福建来朝贡。输诚:真诚归顺。

赫声濯灵:声威显赫震慑四方。

此句是说琉球国历代均乡恭谨听候征召,率先效顺大清朝。

圣祖仁皇帝:康熙帝。三锡:三赐。纶:系官印的青丝带。赉予:赏赐。稠迭:多次。

世宗宪皇帝:雍正帝。屡辍:多次停止。

恪共:恭敬。弥虔:愈来愈虔诚。

皇上:乾隆帝。御极:登基。揆文奋武:兴文振武。梯航:从陆、海路来朝贺。

暹罗:泰国旧称。大宛:古西域国名。罔不率俾:无不顺从。矧:何况。这句是说何况琉球世代均恪守藩封,自然要来朝贡的。

忝膺介选:自愧被选。远贲简书:带着精美诏书远赴海外。

拜瞻:拜望、观看。三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宸翰:皇帝亲笔手诏。鸾翥:凤飞。洵为:实在是。莫瑜:无法超越。

爰集:于是结集、综合。绥来雅化:绥,安抚。以高雅文化来安抚、影响。征:表征,标示。东风入律:指乾隆时的太平盛世。

元政不纲:元朝纲纪混乱,政治腐败。

开基:建立明朝。江左:古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叫江左。明朝建都南京(金陵),在长江之东,自称江左。不庭:不服从朝廷者。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元世祖至元: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264一1294),元世祖年号。

成宗元贞:元成宗铁穆耳,元贞(1295-1297),元成宗年号。卒不听命:结果没有征服。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指洪武五年(1372)。赍诏往谕:捧奉诏书前去告谕,招抚。方贡乃来:朝贡之礼物才来。

【阅读提示】

节选之“封贡”分三层:一是历代各诸侯藩属国朝贡中国之盛况;琉球早在隋代已进行招抚,元代征之不从,直到明初才入贡称臣,世为属国,清四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对琉球的恩赐,琉球益深感激,世守藩封,恭顺虔诚。二是明洪武五年遣使招抚琉球的诏书,并附琉球中山王奉表进贡之礼物单。三是作者的按语,指出隋时琉球已载入《隋书》,后经唐、宋、元数百年,直至明初,琉球始入贡中国。全文叙述简明,脉络清楚,将中国作为宗主国与琉球作为藩属国之悠久的历史渊源展示得一清二楚。

(“注释”采用吴建华之校注较多,特此说明)

登玉印山

杜一经

杜一经,系明代汶上(今山东西南部)人,身世无考。在忠州存诗二首。

缓步上石来,清风透满怀。

此景堪图画,别是一天台。

【注释】

①此诗选自《忠州志》卷一。玉印山,在忠州城东90里长江之北,又名石宝寨。此山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似玉印,因名玉印山。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一尊五彩石,故名石宝。其又名寨,则是明末农民首领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据此为寨之故。

②天台:浙江省东部有天台县,县内有天台山国清寺,有寒岩、明岩等名胜。

【阅读提示】

此诗展现了玉印山(石宝寨)之高险,缓步登山,清风满怀,山景如画,堪与浙东天台山之诸岩媲美。全诗清新爽朗,轻快欢欣,境界开阔,富有民歌风。

桓侯庙(三首)

张鹏翮

张鹏翮(1649一1725),字运清,四川遂宁人。清康熙进士,曾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后擢刑部尚书。雍正时,官拜武英殿大学士。有《张文端公全集》。


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

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镇空舸。


赫赫声灵震九州,江干庙食已千秋。

神明岂爱行人祭,欲卷山河为汉留。


先生正气足千秋,江上祠堂剑佩留。

武定荆梁推虎将,文成刁斗慕名流。

云安故垒烽烟静,天目城头甲马游。

扶汉精灵犹未了,英风凛凛在神州。

(抄自云阳县张桓侯庙诗碑)

【注释】

①铜锣古渡:云阳老县城对面、长江南岸飞凤山张飞庙下之渡口名,因水漩回响,如铜锣之声,故名。

②舸:船。空胴,空船。

③江干:江水边。干,水边。

④卷:卷起。

⑤剑佩留:张飞庙中有题匾为“威留剑佩”。此匾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念读均可,极言张飞之威武英气。

⑥荆梁:荆,荆州;梁,梁州。古九州之一,辖区为今陕、川之部分地区。

⑦刁斗:古时军中的用具,铜质,有柄。白天用以烧饭,夜则击以巡更。传说张飞曾写《刁斗铭》一文。

⑧云安:云阳的古县名。

⑨天目:天目山,在浙江省西北部。甲马:兵马,言倭寇的侵扰。

【阅读提示】

《桓侯庙》(三首)是张鹏翮返乡拜谒张飞英灵时有感之作。其(一)、(二)注明于辛酉岁作,即清康熙二十年(1681)。传说张鹏翮在拜相之后,回乡祭祖,船行至云阳张飞庙时,随员说张飞英灵显赫,常给过往船只送顺风三十里,应该上岸去祭祀。张鹏翮不以为然,说:“自古只有将拜相,而无相拜将者。”当船行至三十里外的三坝溪挽梢以后,第二天清晨船却退到张飞庙边的江中来了,如是者三次。张鹏翮不得不甘拜下风,备办了香烛酒醴,上庙拜谒以后,才一路顺风回到遂宁。自后,张鹏翮送了一副“助我清风”的匾额到庙中,并题了(一)、(二)两首七绝嵌在庙内,此亭后来就取名“助风阁”。

其(一)表明自己是返乡祭祖,舟中无一物,船上所载都是任河道总督时治理黄河用的石头,言外之意自己是一名清官,无物奉献,只好感谢先生“赐顺风”了!

其(二)是说张飞威灵震九州,已享受了千年的祭祀,已不在乎行人的祭奠,心中念叨的是重整汉室江山,称颂张飞一片忠耿之心!

其(三)副题为“山高水长”赞颂张飞的爱国精神永在神州。首联写张飞的浩然正气千古长存,正如祠堂上挂的“威留剑佩”的匾额一样。颔联写张飞的文韬武略。武是定国安邦的虎将,文是能写《刁斗铭》的“慕名流”的文才。颈联结合现实,虽然云安故垒的战火烽烟平静了,但在沿海的天目山一带倭寇侵扰,烽烟未平。尾联抒感慨:在倭寇不断侵扰下,像张飞这样扶持汉室的“精灵”们的任务尚未了结,还需要大量的英雄继承张飞的“凛凛英风”,保卫神州。

三首诗自然流畅,表达了诗人对张飞卫国保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敬仰和赞颂。

(作者:周勇 傅德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