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邓小平手迹故事》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0-06-11 15:23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华主席,叶、李、汪副主席:

送上两个材料:(一)全国科技管理体制变化情况,(二)王庭若关于恢复国家科委的建议。我同不少同志交换过意见,看来恢复国家科委势在必行。昨天又约方毅等同志谈了一次,已告他们写一报告,提出人选意见,拟提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原拟在国务院设科教组的方案,拟取消。教育部将来由中宣部主管(大学科研由科学院统一规划)。国防科研也由国家科委统一起来,特别是必须统这两个材料供作考虑之用。

邓小平

九月六日

这是1977年9月6日,邓小平就拟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事给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的信。

1977年9月5日,在同方毅等商谈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事的时候,邓小平要求中国科学院起草一个书面报告,提出国家科委的领导人选,并提交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次日,他专门就此事致信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提出:“我同不少同志交换过意见,看来恢复国家科委势在必行。”“原拟在国务院设科教组的方案,拟取消。”“大学科研由科学院统一规划。”“国防科研也由国家科委统一起来,特别是必须统一规划。”

同月,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下,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并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相应地加强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必须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等等。

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和教育工作。1977年第三次复出重返中央领导岗位之后,他就主动要求分管科学和教育,并成为这两条战线拨乱反正的直接领导者。在领导科教战线进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他说:“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针对当时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巨大差距,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继国家科委成立后,1978年3月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在科学、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关键时刻举行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在科技领域长期困扰人们的几个重大问题。他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些振聋发聩的讲话,既进一步扫清了“四人帮”笼罩在我国科技领域的浓雾阴云,又指明了我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实现途径,从而奠定了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激发了人们为科技献身的巨大热情。中国的科技发展由此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春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七年后,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再次对我国科技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他提出,科学技术要与经济体制配套改革,双管齐下;要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他说:“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这些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也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廓清了思想和体制上的束缚。

就在这次会议上,他还高兴地回忆起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他说:“七年前,也是三月份,开过一次科学大会,我讲过一篇话。主要讲了两个意思,两句话。一句叫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句叫做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当时,所以要讲这两条,是因为有争论。七年过去了,争论已经解决了。结论是谁做的?是实践做的,群众做的。”“我很高兴,现在连山沟里的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也很高兴,科技界的同志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国家的经济搞得不错,光景一年比一年好。人民是满意的,全世界是公认的。”

这次会议后不久,根据邓小平的上述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便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而着重解决了我国科技如何发展,以及在何种体制下运行等重大问题。

邓小平对科技工作始终高度重视。1988年9月,在深入总结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时,他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还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同时,邓小平还十分重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说:“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还反复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新科技革命,要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把对当代高科技发展形势的认识,提高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他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一思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再次予以强调。

他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

总之,邓小平关于科技工作的上述重要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走向兴盛的问题,还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辟了道路。

(作者:孙东升 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