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花卉苗圃经营致富图解》 | 花卉苗圃的营建 二、苗圃区域的规划

发布日期:2020-06-11 15:24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一)生产用地的区划

1.播种繁殖区

播种繁殖区为播种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投入人力较多,且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所以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

2.营养繁殖区

营养繁殖区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

3.苗木移植区

苗木移植区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依培育规格要求和苗木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植几次,逐渐扩大株距、行距,增加营养面积。苗木移植区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件中等。由于不同苗木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对一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可设在地势低且潮湿的地段,而不耐水渍的苗木则应设在地势较高且干燥、土壤深厚的地段。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而需要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则不能移植在沙性土质的地段。

4.大苗培育区

大苗培育区为培育根系发达、有一定树形、苗龄较大、直接出圃用于绿化的大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可设在水肥条件中等、土层深厚的地段。为便于苗木出圃,位置应选在便于运输的地段。

5.设施育苗区

设施育苗区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设施育苗区应设在管理区附近,要求地形平坦,用水、用电方便。

(二)辅助用地的区划

1.道路系统

主干道:是纵贯苗圃中央的主要运输道路,应与大门、仓库、公路相连接。路面宽一般为6~8米。

副道:又称支道,起到辅助主干道的作用,通常设置在主干道两侧,或与主干道垂直。路面宽一般为3.5~4米。

作业道:为了便于通行,设在生产区与小区之间。路面宽一般为2米。

环路:是环绕苗圃周围的道路,供作业机具、车辆回转和人员通行。路面宽一般为4~6米。

2.灌溉系统

水源:分为地表水(天然水)和地下水两类。

提水设备: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均使用水泵。

引水设施:分为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

渠道引水:一般分为一级渠道(主渠):二级渠道(支渠)、三级渠道(毛渠)

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地下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的一种形式,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是一种通过地上架设喷灌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降落地面的灌溉技术。滴灌是一种通过铺设于地面的滴灌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苗木根系生长范围的地面,从滴灌滴头将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均匀地施于地面、渗入植物根系的灌溉技术。

3.排水系统

为了排除雨季圃内的积水和灌溉后的尾水,苗圃应设排水沟。排水沟可设置在苗圃周围及各生产区周边。排水沟的规格应因地制宜,宽度和深度以能保证迅速排除雨季积水和占圃地少为原则。

4.生产用房

生产用房是存放生产物资、工具的场所,在选址和设计上尽量满足采光、通风、排水、朝向、防雨、避雷等规范要求。按照功能需要布置,生产用房可划分为现场管理办公室、工具房、仓库等。

5.基质堆放区

基质堆放区是生产、存放容器育苗所需基质材料的场所,在选址和设计上注重采光、通风、排水、朝向等因素,同时需购置相应的基质粉碎机、基质综合处理装置、基质灌装成型机等加工设备。

(三)圃地的准备

苗圃地的准备主要有整地、施肥、土壤消毒、作床和苗圃档案管理等。

1.整地

整地是育苗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做到细致、及时、平整、全面翻耕,均匀碎土、清除草根石块,并达到一定深度。

整地最好是逐年加深耕作层,每年加深5厘米左右。为提高整地质量,整地必须适时,当土壤干湿适中,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其凝聚性、可塑性、黏着性最小,整地的质量最好,阻力小,效率高;过干不易翻动,过湿耕后易结成土块。

2.施肥

2.1肥料

无机肥

凡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或者是开采的矿石经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称无机肥,又称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无机肥的特点:(1)养分单纯;(2)养分含量高;(3)肥效快而短;(4)体积小,方便运输;(5)长期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

常见的无机肥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等。

有机肥

有机肥又称农家肥,是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也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一-切自然肥料。有机肥的特点:(1)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2)养分全面,肥效稳而长,含有大量有机质和腐殖质;(3)养分含量低,用量大,费工、费时且运输、贮存不便;(4)有机肥料中的腐殖质可以促进土粒形成团聚体,增加土壤空隙,同时有利于养分的转化。

常见的有机肥种类有人(畜)粪尿、厩肥、堆肥、饼肥、土杂肥等。

2.2施肥方式

基肥

基肥一般含有苗木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能满足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期的养分需求,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基肥宜用迟效性的有机肥料,常见的施用方式有撒施、条施、穴施、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分层施肥、混合施肥等。

追肥

追肥能满足植物某一段时期的需肥要求,宜用速效性化肥或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常见的施用方式有根施法如撒施、条施、穴施、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及根外追肥等。

种肥

种肥能满足植物幼苗阶段需肥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为种子发芽和幼苗成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种肥宜用速效性化肥或腐熟良好的优质有机肥料,常见的施用方式有浸种、拌种、蘸秧根等。

3.土壤消毒

根据不同苗圃、不同植物及其他情况,选用不同的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常用的药剂及施用方式如下。

硫酸亚铁(黑矾)。在播种前5~7天,先将硫酸亚铁捣碎,均匀撒在播种地上,或用2%~8%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浇洒,用量为15克每平方米。

五氯硝基苯混合剂。即75%五氯硝基苯与25%代森锌(或其他杀菌剂)混合而成,与细土混合均匀后制成药土,在播种前均匀地撒在播种床上,用量为4~6克每平方米。

福尔马林(甲醛)、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甲基溴化物、硫黄等。用量为1%浓度的水溶液。消毒时将药物喷洒在土壤表面,并与表土拌匀,用塑料薄膜密封覆盖,熏蒸24~30小时后撤去塑料薄膜,经15~20天后方可播种。

5%西维因或5%辛硫磷。拌土或拌肥杀毒和杀土壤或肥料中的害虫,用量为1.5~4.0克每平方米。

4.作床

4.1苗床育苗

高床:床面高于步道15~25厘米,床面宽90~100厘米,步道宽45~50厘米。苗床的长度依地形而定,在方便灌溉和土壤管理的前提下,苗床越长土地利用率越高。--般地面灌溉,苗床长度多为10米。如用喷灌和其他生产环节机械化时,苗床长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高床育苗的优点:排水良好,增加肥土层厚度,通透性较好,土温较高,便于侧方灌溉,床面不易板结,步道可用于灌溉和排水。缺点:作床和管理费工,灌溉费水。主要适用苗木:对土壤水分较敏感、既怕干旱又怕涝、要求排水良好的苗木。

低床:床面高度一般低于步道15~20厘米,步道宽40~50厘米,床面宽1~1.5米,苗床长度的确定原则同高床。低床的优点:做床比高床省工,灌溉省水。缺点:灌溉后床面易板结,妨碍土壤的通透性,不利于排水,起苗比高床费工。适用苗木: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或对稍有积水无妨碍的苗木。

4.2大田育苗

高垄:垄底宽60~80厘米。垄的宽度对垄内土壤水分影响大,在干旱地区宜用宽垄,在湿润地区宜用窄垄。垄高为16~18厘米。垄太矮不利于灌溉。

除具备高床的优点外,苗木行距大,通风透光好,苗木根系较发达,质量好,便于实行机械和牲畜作业,起苗省工。但单位面积产苗量比高床稍低。适用苗木:与高床相同,对速生苗木尤为适宜。

平作:即在育苗前,将苗圃地整平后直接进行播种和移植育苗。平作可用多行式带状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苗木产量,同时也便于机械化作业,适用苗木与低床相同。

带状配置:是由几条苗行组成一带。一般2~6行组成一带,即2行式、3行式、4行式,4行2组式和6行3组式的带。带宽取决于抚育时使用的工具、机器种类和灌溉方法等。机械化育苗:要保证所使用的机械能跨过1条带或2条带。带间距离:即相邻两带(边到边)之间的距离,由使用的机械和牲畜的种类等条件所决定,以保证机械能自由通行为原则。为避免损伤苗木,机械轮子与苗木每侧要有8~10厘米的保护带。一般用畜力工具或机引工具,带间距离为60~70厘米。

5.苗圃档案管理

5.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苗圃的位置、面积、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图、土壤分布图、区划图和固定资产、仪器设备、机具、车辆、生产工具以及人员、组织机构等情况档案。

5.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

以作业区为单位,主要记载各作业区的面积、苗木种类、育苗方法、整地、改良土壤、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及苗木生长质量等基本情况。

5.3苗圃作业档案

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每日进行的各项生产活动,如劳力、机械工具、能源、肥料、农药等使用情况。

5.4育苗技术措施档案

以树种为单位,主要记载各种苗木从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的处理开始,直到起苗、假植、贮藏、包装、出圃等育苗技术操作的全过程。

5.5苗木生长发育调查档案

以年为单位,定期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主要记载苗木生长发育情况。

5.6气象观测档案

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苗圃所在地每日的日照长度、温度、降水量、风向、风力等气象情况。有条件的苗圃可自设气象观测站,也可抄录当地气象台观测的资料。

5.7科学试验档案

以试验项目为单位,主要记载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结果分析、年度总结以及项目完成的总结报告等。

5.8苗木销售档案

主要记载各年度销售苗木的种类、规格、数量、价格、日期、购苗单位及用途等情况。

(作者:唐庆 陈尔 林茂)